不工作时候,我们去沙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工作时候,我们去沙龙

不工作时候,我们去沙龙   五道口一直以来都是北京的青年文化重地,一年前,一种新颖的文化形式在那里的一处普通居民住房中出现──青年公共空间。在一套百余平米的住宅里,终日人来人往。这天,马立震从一家初创的互联网公司下班回来,而王鹏则刚刚准备好转天面试时要用到的PPT,晚饭一过,他们在“706空间”见面了,相邻而坐,聊起来的话题与各自的职业都毫不相关,而是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的一本书:《身份的焦虑》。   民间社会的自我释放   在北京这样高压的城市中,人们如同被一道道铁门隔断了彼此的联系。互联网上人们交谈甚欢,讨论激烈,但线下的生活里,大家的社交却通常是目的性和功能性极强的,这些交流多半只停留在表面,无法作为内心的慰藉,必须要有一种打破限制、注重公共交流的空间来完成这样的工作。   “青年公共空间”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欧洲,大约为20年以前,在美国出现在10年以前,在中国则刚刚起步。它的兴起往往伴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在一些大城市首先盛行起来,然后再向着其他地区辐射开去。“706空间”的创办者邬方荣认为这是城市中的青年人们相交往的新趋势,他要在这件事上做个探路的潮人。   产生这样的想法也并非一蹴而就,邬方荣此前曾经做过一个项目叫“开放大学”,就是将高校中很多名师的课程用YY直播,使网友能够在线观看,类似于中国的网络公开课。但是做了一年多,他发现虽然每堂课都不缺少观众,但他无法感觉到自己为这些人所带来的改变,他与这些网上的人们始终有着突破不了的隔膜。所以他意识到,如果不能面对面地见到对方,就很难感受到彼此影响的力量。   邬方荣想到让“沙龙”这种古老的形式复辟,来满足青年人们相互交流的渴望。于是他打算租一套房子,举办不同类型的沙龙,让大家都可以到里面,挑选自己想要谈论的话题。如此,每个人都可以在谛听的同时进行表达,没有那个站在高处的老师,没有嘉宾,人们通过互动自发地获得价值。   民间的响应快得令人吃惊,邬方荣把这个想法放到追梦网上,一个半月的时间,他筹来了将近13万元,这些捐款基本全都用于房租。很多青年文化交流团体也纷纷投来合作的意向,读书、观影、派对,“706空间”起步之初就成为了一个综合性的承办方,需求量之大超出了他的设想。只要交上大约10块钱,就能参与到这套房间所有的活动中来,除了活动的费用,加入沙龙的规则极其简单,邬方荣说,过来就可以了。   类似于这样的青年空间,如今在上海、成都、福州等地也都相继建立和开放。邬方荣将之形容为一种来自民间的社会公益,目前虽未实现盈利,但社会效益已经十分可观。青年人选择到这样的场合相聚在一起,是一种内心需求的自我释放,是快餐生活下的精神自恰。   职业之外的成长   马立震是一名程序员,但他同时还有另一个身份,即“706空间”的管理人员。担任这个职务是纯粹义务的,但他每天晚上坚持来这里“坐班”,因为这里总能遇到有意思的人,听到有趣的见解和故事。   在农村的时候,马立震觉得大学是个思想交流的地方,结果考上了大学他却没找到能交流思想的人,室友们躺在床上总是没说两句就睡着了。上了班之后,除了业务,其他的事情也很难再和同事们进行深入的探讨。心里的这个需求始终没能得到解决,马立震起初把它诉诸互联网,但他发现所有的兴趣讨论,到最后都难免沦为意气之争,大家经常误解对方的意思,交流很难持久。   后来,马立震知道了“706空间”,他了解了这个理念之后,立刻发觉这就是自己心中最想做的事儿,他联系到邬方荣,跟着一起操持起来。   毕业之后的一段时间,马立震曾十分迷茫,他和一帮哥们儿创办网站,一心梦想着赚钱,结果内心嘶吼着,成功却离自己越来越远。他纳闷,技术上自己没问题,也能吃苦,但就是每一次尝试的效果都令人失望。后来他听到了一位互联网大佬的演讲,登时醍醐灌顶。他意识到技术的局限性,它不能决定未来,理想更不能靠蛮力来实现,是人的学识和思想决定了这一切,决定了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   身为一个IT男,马立震在“706空间”里谈论的尽是些人文、社科的内容。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靠在墙上翻看起来,成了他的习惯动作,他说读书占据了自己玩游戏和喝酒的时间,因为唯有这样才能和别人有话说,才感觉自己还在进步。马立震认为恰是这些造就了自己当下的人格,这是所从事的职业无法给予的。   其实“706空间”里时常可以找到各种职业的人们,大家怀揣着疑问、困扰、心得和创见钟萃于此。到了休息日,两个卧室和一个客厅有时还会分成3个不同的话题区域,同时举办3场不同主题的沙龙。这些职场人们在不同的主题间来回穿梭,和不同的人聊上几句,请教几个问题,在职业之外,他们找到了共同的交集。   这是最好的休息   “国外的人们可以用很多不同途径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不同的圈子,去稀释自己的焦虑感。我们往往只和同行打交道,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