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三第5讲品质
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析小说中鞋匠格斯拉的人物形象,认识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优秀品质
2.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1.走近作者
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 Calsworthy,1867~1933),近代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祖上原是德比郡的农场主,经过三百余年的发展,到十九世纪后期已成为一豪富的家族。高尔斯华绥的父亲是伦敦的一名大律师,为使儿子继承父业,把他送进剑桥大学学习法律。但高尔斯华绥对律师的职业并不感兴趣,毕业后不久就借口要熟悉海上业务而离家周游世界。旅途中,他结识了英国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并在康拉德的影响下开始文学创作的尝试。1897年,他以约翰·辛约翰的笔名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四面八方》,1904年首次用自己的真名发表了长篇小说《法利赛人岛》,1906年出版了为他获得杰出小说家称誉的长篇小说《有产业的人》。这部作品和后来出版的《骑虎》(1920)、《出租》(1921)组成了著名的《福尔赛世家》三部曲,并因此而获得了193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以赞扬他“卓越的叙事艺术,并使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了高峰”。
高尔斯华绥一生的主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现代喜剧》三部曲包括《白猿》(1924)、《银匙》(1926)、《天鹅之歌》(1928),《庄园》(1907),《弗里兰一家》(1915);剧本《银盒》(1906)、《斗争》(1909)、《正义》(1910)等。作者以深邃的洞察能力,高度的艺术概括,典型地再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社会的广阔生活场景,从中可以看到资产阶级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夫妻之间是如何勾心斗角,以及老一代的顽固保守与新一代的放荡不羁所形成的尖锐矛盾,不失为一位写尽了资本主义金钱世界在文明和发达的外衣下所暴露出来的罪恶本质的优秀作家。
高尔斯华绥是个多产作家,他一生共创作了17部小说、26个剧本、12个短篇小说,还有散文、诗歌和书信集。生前曾获美国许多大学授予的名誉学位,担任过国际笔会会长。1929年获得荣誉勋章。他被认为是英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优秀继承者,与威尔斯、贝内特并称为20世纪现实主义的三杰。他的小说不采用离奇怪诞的夸张手法,而是在真实的描绘中透露作者的褒贬。他注意塑造典型性格,文笔自然、流畅无阻,故事情节跌宕有致。鉴于他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而于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探寻背景
本文写于1911年,当时的英国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追求享乐时髦,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金钱和利益。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大鱼吃小鱼”的情况愈演愈烈。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采用一些不符实际的广告招揽顾客,而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质量却在下降。一部分人于是对被挤压到社会边缘的传统的手工业无限怀恋,因为这些小本经营都实实在在、童叟无欺、质朴而踏实。
3.艺术技巧
(1)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格斯拉是一位诚恳、忠实于自己技艺的老制鞋匠,作者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来塑造他。如:“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僵硬和迟钝。这正是他的面孔的特征,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这中国式白描的手法,多么像肖像画中的速写。背有点儿弯,脸庞黄皱皱的,僵硬和迟钝,这些特征是长年制靴劳作的结果。单从相貌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他的敬业精神。
(2)语言朴实简洁
本文的语言朴实简洁,人物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有其作用,不可简省。
如:“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天,我把幼小的脚伸到他跟前时羞怯地问道:‘格斯拉先生,做靴子是不是很难的事呢?’他回答说:‘这是一种手艺。’从他的含讽带刺的红胡根上,突然露出了一丝微笑。”“这是一种手艺”,短短一句,制鞋匠对自己行业的热爱、对自己技艺的忠实自豪,明了地表现了出来。
(3)双线索的叙事方式
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我”几次去店铺做靴子;暗线是店铺的兴衰历程。
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对最后一次定货写得那么详细?
探究:为人物的死作铺垫。
在一番对话后,格斯拉一如既往地为“我”量尺码;“我”在收到货后,又对靴子作了一番评价(“不论在式样或尺寸上,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