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雪域,儿女高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父亲雪域,儿女高地

父亲雪域,儿女高地   高蕾、杨宇翔、胡思雅、陈雅婧、杨丽莎、熊思雪……念叨六字真经般默念着雪域儿女的名字,我发现,雷达兵、飞翔、雅鲁藏布江、拉萨、雪域都在其中,对雪域的爱都在其中。总听人说姓名事关财富前程,而雪域军人儿女的名字,只事关雪域——这块连脚下的地平线都遥遥高出海平面几千米的“世界屋脊”……这是生命的薪火相传,更是精神的薪火相传。   朱米拉。一位雪域军人女儿的名字。   若不是读到军旅女作家烈娃下面这段文字,我无论如何不会明白,他们缘何给女儿取了这么个匪夷所思的洋派名字——   “怀孕6个月的解放军115医院护士李晨晨,要赶到拉萨辗转回家乡生产。她抱着氧气袋从林芝坐了一天汽车,途中还要翻越气候恶劣的米拉山……”   米拉山!海拔5013米。西藏拉萨与林芝的自然分野,属念青唐古拉山脉。多次翻越过米拉山的我,不知道在翻越这常人都头疼欲裂、胸闷欲炸的海拔高度时,这位身怀六甲的年轻女军人忍受了怎样刻骨铭心的生理极限。但我瞬间读懂了朱米拉这名字,就来自父母坚守的雪域。绝非如想象那样来自抓周,来自《易经》、玄学,来自莫名其妙的种种。   “朱米拉,朱米拉……”从此,每次翻越米拉山奔向“生命禁区”的雪山雷达站,我总会站在五彩经幡飞扬漫卷的米拉山口默念这神奇的名字,默念一个个边关军人儿女的名字,心中涌动着壮怀激烈的英雄气慨……   朱雪菲,默念这个名字时,我的思绪飘忽到了1995年12月雪域风雪弥漫的日子。世界最高人控雷达站甘巴拉副站长朱永剑,收到了妻子孟竹仙寄自老家云南陆良的信。急火火地拆开,眼泪“刷”地冲过刚毅黝黑的脸颊。那是这个26岁的极地雷达兵渴盼已久的母女平安的音讯!是已降生近一个月的女儿的照片!   内疚、高兴,等待的焦心、初为人父的喜悦……那一刻,化作泪珠不停歇。战备任务繁重,妻子生孩子的事他只字未提,在阵地上一带班就是2个多月。这期间他无数次掐算过,妻子20多天前就该生了。可阵地不通电话,送给养的车因大雪封山几周才上山一次,收到的还是妻子没生时姗姗来迟的书信。   “雪菲!”含泪凝视照片上??他一个模子刻出来般的稚嫩小脸的那一刻,女儿的名字,在氧气不足内地一半的“生命禁区”,苍鹰般掠过这年轻父亲的脑海——“雪域高原花草芬芳”。   取名时,有地方朋友提醒他,名字关乎孩子一生的际遇,得算算五行八字、相生相克……而朱永剑执著地认定:什么名字,能比父亲坚守的雪域,更圣洁厚重、吉祥如意呢?   第二年高原花草芬芳的8月,芳龄9个月的小雪菲被母亲抱上了世界屋脊,被父亲抱上了5374米的阵地。“我女儿创造了一个纪录,自甘巴拉雷达站存在以来上阵地年龄最小的人!”朱永剑直到今天说起来仍一脸霸道和自豪。   在缺氧、酷寒、遥远,随时准备吞噬和它抗衡的生灵的高原,雪菲就像候鸟,每年随母亲走进雪域探望父亲。虽然越走越荒凉,越走越缺氧,越走越寒冷,但思亲比梦长,她年年都盼望着,眼巴巴地盼望着……   雪域,时时检验着边防军人充满信仰的生活勇气,也检验着他们的儿女承受苦难的韧性和精神。带着与雪域脐带般相连的美丽名字,雪菲在雪域极地严苛的检验中慢慢长大。今年,18岁的她面临高考,她的理想像父亲当初给她取名一样清晰执著:“成为父亲一样的军人。”   每个人自呱呱坠地起,便有了自己的姓名,然后带着它进入社会, 使之成为代表自我而非他人的最奇妙的“音符”。雪域儿女的“音符”,映照着边防军人的理想、追求、情怀。简捷而深情,厚重而透明,是高原最美妙的吟唱。   哈达。是我最喜欢的雪域之子的名字,出自驻守雪域20年、坚守一线雷达站整整10载的驻藏空军雷达某团副团长张亚强与妻子王小萍。每每念及,我的脑海中便浮现出藏族学者赤列曲扎在《西藏风土志》中的记载:“萨迦法五八思巴会见元世祖忽必烈后,带回西藏第一条哈达。两边是万里长城图案,上面绣有‘吉祥如意’字样。”   万里长城,不正是高原军人的化身?吉祥如意,不正是高原军人戍边卫土的至高意义吗?   在张副团长的影集里,我看到了一张哈达小时候和母亲从陕西宝鸡到高原探亲时在营区的留影,大眼睛高鼻梁的小家伙,戴着父亲那顶大得几乎扣住眼睛的军帽羞涩地微笑着,身后的背景标语昂扬而悲壮,让我顷刻间泪流满面:“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   眷雪——甘巴拉雷达站教导员姚有东女儿的名字,蕴含着他和福建姑娘冯美花夏花般绚烂爱情。1999年夏,即将从空军吉林军医学院毕业的姚有东,到福州一家医院实习,而冯美花就是这家医院的外科护士,偶然邂逅,刻下永恒,爱穿心,绕指柔。   这爱延续到2000年夏姚有东毕业回5134米的雷达站当军医,延续到爱经过距离、封山、风雪的考验执著绽放的2002年。2009年,女儿呱呱坠地,为了纪念他们都深深眷恋的雪域,小两口给她取名姚眷雪,小名是藏语“达娃”,汉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