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幼儿意外事故的防护和急救精要课件.pptVIP

第五章幼儿意外事故的防护和急救精要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幼儿意外事故的防护和急救精要课件

第二节 常用护理技术 一、测体温 健康人的(腋窝)体温是在36-37.4℃之间,超出这个范围,也就是发烧。38℃以下是低烧,39℃以上是高烧。? 一、测体温的部位有三处: 腋窝、口腔和肛门。 二、测体温的表有两种: 1、口表,水银 球细长; 2、肛表,水银球略粗,以上二者均可测腋下温度。 现在很少用口表测婴儿的体温,因为易传染某些疾病或小儿咬碎后发生意外。 操作要领 1.测体温时,要先把体温计上的水银柱甩到35度以下,用棉花蘸酒精擦拭消毒后再用。 2.测液下温度时,要先擦去腋窝的汗,再把体温计有水银的一头放入腋部中央夹紧,10分钟后取出。 3.测肛门的温度时,最好用肛门体温计。测温时,要将其慢慢地插入肛门3-4厘米。测量时间最好略微延长。规定1分钟的测量3分钟;规定3分钟的测量5分钟。使用后要有肥肥皂水洗净。但腹泻、便秘的病人不要应用此法。 4.在口中测体温比腋下更准确。首先要把体温计洗净,水银部分用冷水蘸蘸再放入口中。要把体温计斜放在舌睛,测体温时轻轻地闭住嘴,不要说话。 5.看体温计数字时,应横持体温计缓慢转动,取水平线位置观察水银住所示温度刻度。 ?注意事项 1.若是午后发烧的话,夜里一定要再测一次,第二天早晨起床也一定要再测一次。 2.测量的体温要记录下来,向医生提供,以便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3.体温计用完之后,最好用75%的酒精消毒。传染病病人用过的体温计,更应消毒。 你会正确判断孩子是否发热吗? ╳错误的判断 1、妈妈用手摸一摸宝宝的额头和手心,宝宝的皮肤发烫,妈妈认为宝宝确实是发烧了。 2、妈妈拿来体温计给宝宝测量体温,宝宝的体温超过了37℃,妈妈认为宝宝生病了。 √正确的判断   发热是指宝宝体温的异常升高,妈妈的手不是体温计,不能准确测量宝宝的体温;而宝宝的正常腋下体温应为36℃~37℃,只有超过37.4℃才可以认为是发热。所以,上述两种妈妈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但是,宝宝的体温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也常常会出现一些波动。 例如在傍晚时,宝宝的体温往往比清晨时要高一些; 宝宝进食、哭闹、运动后,体温也会暂时升高; 如果衣被过厚、室温过高等,宝宝的体温也会升高一些。 如果宝宝有这种暂时的、幅度不大的体温波动,只要他的一般情况良好,精神活泼,没有其它症状和体征,通常也不应该考虑是病态。 二、物理降温法 临床上常用的降温方法主要有两种: 物理降温、药物降温 实用物理降温法 ▲头部湿冷敷:将湿毛巾敷于发热宝宝的前额,2~3分钟换1次。 ▲冰枕:把冰块捣碎,与水一起装入冰袋(或热水袋)内,排出空气后,拧紧袋口,放在发热宝宝的枕颈部。 ▲温水浴:让发热宝宝在30℃左右的温水中沐浴20~30分钟。 ▲擦浴:用30%~50%的酒精或冷水浸湿纱布,洗擦发热宝宝的上肢、下肢、额部、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等处。 进行物理降温时要注意避风。 三、喂药 1、幼儿常用粉剂、水剂(包括糖浆)等。 2、如是一般药片,可将其压成粉末状,用温开水全部溶解,适当加点糖调匀,然后将患儿抱于怀中,托住其头和肩部,颌下垫一小块毛巾,再进行喂药。 3、婴幼儿在服药前,不要喂奶和饮水。 4、服药时间最好安排在餐前0.5~1小时,此时患儿处于半饥饿状态,有利于药物吸收,又可防止呕吐。 5、喂药时,用左手的拇指、食指轻轻按压患儿双侧颊部,促使其张口;随后将小药匙紧贴口角喂药,让药液慢慢入口,待吞咽后才将药匙移开;再抱起患儿轻拍背部,让药液顺畅流入胃部。 总之,给小儿服药是一项要慎重、细致、耐心的工作,要得法,要遵照医嘱掌握好剂量,使患儿早日恢复健康。 四、滴眼药 五、滴鼻药 六、滴耳药 七、止鼻血 八、简易通便法 第三节 常用的急救技术 一、判断病情的轻重 1、呼吸的变化; 2、脉搏的变化; 3、瞳孔的变化。 二、常见意外事故的 简单处理 (一)小外伤 跌伤 割伤 挤伤 刺伤 (二)虫咬伤 蚊子、臭虫咬伤 黄蜂和黄刺蛾幼虫(洋辣子)蜇伤 蜈蚣咬伤 (三)异物入体 外耳道异物 鼻腔异物 咽部异物 喉部异物 气管、支气管异物 (四)烧(烫)伤 烧(烫)伤的损伤程度 烧伤的处理 烫伤的处理 (五)扭伤与脱臼 扭伤 脱臼 (六)中暑、冻伤的处理 日射病 冻伤 (七)惊厥(抽风) (八)骨折 (九)触电 (十)溺水 (十一)煤气中毒 (十二)误服毒物 (十三)晕厥 * *

文档评论(0)

sansheng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