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川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集成及推广成效.docVIP

陇川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集成及推广成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陇川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集成及推广成效

陇川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集成及推广成效   摘要 阐述了陇川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现状,概述了该技术体系的集成及推广模式,并对多年的示范推广及取得的主要成效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同类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现状;集成;推广模式;成效;云南陇川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184-02   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地理位置为北纬24°08′~24°39′、东经97°39′~98°17′。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不分明,年平均气温18.9 ℃,年平均降水量1 595 mm,空气湿度较大,非常适合于水稻种植。长期以来,水稻生产在陇川县粮食安全和农民生计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边疆少数民族对水稻病虫害为害认识不足、防控技术水平低和以传统防治方法为主等[1]严重降低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云南省陇川县在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实施中采取了“物理防控为主,精准用药防控为辅”的防治策略,构建了以“性诱剂、灯诱和精准用药技术”为一体的易操作、防效好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并通过大量的群众联防联治试验和推广,探索出行政推动、政策扶持、规范化技术防控等的推广模式。从2008年起,陇川县开始实施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同年在水稻高产创建区,千亩展示区开展133.33 hm2的统防统治,对病虫害的平均防效达92.5%。由于防效明显,示范面积逐年加大,2012年水稻绿色防控示范面积达到5 506.67 hm2,绿色防控全覆盖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带动全县综合防治率。2012年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3 653.33公顷次,防治面积47.4万公顷次,其中集成展示灯诱、性诱和精准用药技术的绿色防控及统防统治面积达5 506.67 hm2,综合防效达91.4%。2012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12 805.87 hm2,平均产量6 010.5 kg/hm2,而绿色防控集成示范平均产量8 805 kg/hm2。根据近几年来的工作,笔者对陇川县水稻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推广模式和成效进行总结,以供云南山区的水稻生产及同类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1 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现状   陇川县于2008年被农业部列为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县,创建面积740 hm2。2009年,创建了2个高产创建区,面积1 480 hm2。2010年创建了5个,面积3 719.46 hm2。2011年,完成省农业厅安排的水稻高产创建4片,面积2 800 hm2。陇川县的水稻高产创建主要分布在景罕镇和户撒乡,其中2011年、2012年在户撒乡开展整县整乡整建制推进试点分别为2 666.67、2 666.67 hm2。目前,绿色防控技术,如抗病新品种、旱育稀植、规范化条栽、合理密植、精确定量栽培、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已在陇川县全面示范推广。   2 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集成   2.1 昆虫性信息素诱杀二化、三化螟技术   在二化螟、三化螟越冬代和主害代始蛾期开始,田间设置二化螟性信息素,放置诱捕器15个/hm2,每个诱捕器内置诱芯1个,每代更换1次诱芯,诱捕器高出水稻植株顶端30 cm。放置时间:每年的5月1日至9月30日。秧苗出苗至2叶1心时,开始放置,秧田期压制虫源基数,减少螟虫卵块带入大田,从源头控制虫源。   2.2 选用抗病品种防病技术   应选用抗(耐)稻瘟病、稻曲病、条纹叶枯病的水稻品种[2-3],淘汰抗性差、易感病品种,及时轮换种植年限长的品种。   2.3 深耕灌水灭蛹控螟技术   利用螟虫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在春季越冬代螟虫化蛹期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沤,浸没稻桩7~10 d,可杀死70%~80%的螟蛹。双季稻连作田早稻收割后及时翻耕灌水淹没稻桩,可杀死90%以上的螟虫[4]。   2.4 种子消毒和带药移栽预防病虫害技术   使用丁硫克百威拌种剂拌种,预防秧苗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病毒病、稻飞虱、稻蓟马。早稻用咪酰胺浸种,预防恶苗病和稻瘟病。秧苗移栽前3~5 d喷施送嫁药,预防或减轻大田病虫的发生为害。单季稻和双季晚稻施用送嫁药,预防传播的病毒病、螟虫、稻飞虱及稻蓟马。双季早稻施用送嫁药,预防稻瘟病和螟虫。另外,使用丁硫克百威药剂拌种,浸种不催芽,拌均后直接撒播[5]。   2.5 黑光灯诱杀害虫技术   每2.00~3.33 hm2稻田安装1盏频振式杀虫灯,杀虫灯底部距地面1.5 m,于害虫成虫发生期天黑后开灯,天亮后关灯,可诱杀稻纵卷叶螟、稻黑蝽、稻飞虱、二化螟、三化螟等多种害虫。   2.6 高效低毒化学农药防治病虫技术   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防治稻曲病,宁南霉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