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洋葱atp6基因克隆与系统进化分析
洋葱atp6基因克隆与系统进化分析
摘要:细胞质雄性不育(CMS)在作物遗传育种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多种植物的细胞质雄性不育均与线粒体基因结构变异及新嵌合基因的产生有关。为探索线粒体atp6基因与洋葱CMS的关系,以13份不育系和11份保持系为材料克隆洋葱atp6基因编码序列,测序结果表明不同材料atp6基因间存在一个C/A多态性位点,该多态性位点在不育系和保持系间随机出现,而不是不育系与保持系的特征差异。蛋白质分析表明这一多态性位点的变异并未改变atp6蛋白跨膜结构。进一步的蛋白比对分析揭示了atp6蛋白在物种间有一定的保守性,特别是第IV跨膜结构域的Arg在所有物种中是高度保守的,也是H+转运所必需的。基于atp6蛋白序列的系统进化树显示细菌和病毒位于树的基部,其次是真菌、低等藻类以及原生生物,然后高等藻类、苔藓和蕨类,高等绿色开花植物处于树的顶端,单子叶植物处于树的最顶端。
关键词:洋葱;雄性不育;atp6基因;系统进化
中图分类号:Q785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1-0010-05
洋葱(AlliumcepaL.)又名玉葱、圆葱、葱头等,起源于亚洲西部,属于百合科葱蒜属二年生蔬菜,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洋葱于近代传入我国,由于具有适应性强、耐贮藏和运输的特点,发展迅速。洋葱是类黄酮的重要食物来源之一,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它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重要的药用价值,在防止心血管疾病、抗肿瘤、抗自由基、抗氧化、抗过敏、消炎、抗病毒等方面有重要作用[1]。
洋葱是最早利用雄性不育系育种的蔬菜作物之一,雄性不育的产生通常是由于线粒体基因的插入、缺失、重排等造成的基因突变以及形成新的嵌合基因[2]。在以往的研究中,此类基因主要为能量代谢相关蛋白(ATP、Cob、Cox和NAD/NADP)基因[3]。atp6基因是重要的线粒体功能基因,编码F1F0-ATP合成酶系统中F0部分最大亚基——A亚基[4]。目前已知水稻、油菜、萝卜、大豆的雄性不育与atp6基因的突变有关[5~8]。前人的研究表明,在S(Sterile)型细胞质与N/T(Normal)型细胞质之间,atp6基因的编码序列存在一个碱基的突变[9,10],该突变是否是导致雄性不育的原因目前尚无定论???本研究克隆了洋葱13个不育系与11个保持系的atp6基因,对其核酸和编码蛋白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及进化树分析,以期通过单倍型的分布和蛋白质结构分析,探究atp6基因是否是导致洋葱雄性不育的直接原因。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以13份雄性不育系(110,118,502,503,101,117-5,117-11-1,117-10-1,117-10-2,117-10-3,L701,L702和L703)和11份保持系(210,218,602,603,202,217-5,217-11-1,217-10-1,217-10-2,217-10-3和L801)为材料进行基因克隆[11]。洋葱新鲜叶片采自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试验基地,取样后迅速放入液氮中冷冻,于-80°C保存备用。
1.2洋葱基因组总DNA的提取
洋葱基因组总DNA的提取采用快捷型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Tiangen,北京),方法参照操作说明书。
1.3洋葱atp6基因克隆
本研究所用的上游引物P1:5′-ATGAGTGCTGAAAGTAGGAAAGAGTA-3′,下游引物P2:5′-TCAATGTTGATATGACTCATTTTGATG-3′,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合成。
PCR反应总体积为25μl,其中模板(基因组DNA)1μl,2.5mmol/LdNTPs4μl,10×LATaqbuffer2.5μl,引物各1μl,TaKaRaLATaq0.25μl,用灭菌蒸馏水补齐至25μl。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s,55℃退火45s,72℃延伸1min,35个循环;最后72℃保温10min,4℃保存。
PCR扩增产物经1.2%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凝胶成像系统上检测并拍照记录。目的条带用凝胶回收试剂盒(Tiangen,北京)回收,与克隆载体pMD18-T(宝生物,大连)连接,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DH5α感受态细胞,经蓝白斑筛选、菌液PCR鉴定后,将阳性克隆送博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测序。
1.4序列分析
利用DNAMAN和Blast(http:///blast/Blast.cgi)进行序列比对;SOPMA(http://npsa-pbil.ibcp.fr/cgi-bin/npsa_automat.pl?page=npsa_sopma.h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