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课件

5 II型超敏反应免疫学检测项目 + 患者红细胞 Coombs试剂 检测红细胞上不完全抗体 直接Coombs试验 试管法操作步骤 用生理盐水配5%红细胞悬液 取洁净小试管2支,1管加1滴5%红细胞悬液,另一管加生理盐水作对照 在生理盐水和5%红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诊断试剂一滴,使其混匀,室温稍待片刻 1000r离心1 min或3000r离心15s。 取出试管先以肉眼观察有无溶血,再轻轻摇动试管,如有凝集,则为阳性结果;如无凝集,应在室温延长15~30 min的反应时间,再离心看结果。 结果分析 生理盐水对照不应发生凝集,为均匀浑浊的乳状液。在红细胞悬液中,如红细胞凝集成片状,边缘皱褶如花边状或边缘松散为阳性。如与对照相同,为阴性。 临床意义 直接Coombs试验用于检测患者红细胞上不完全抗体,Coombs试验阳性可见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冷凝集素综合征、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某些高球蛋白血症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恶性肿瘤等。 患者血清 靶红细胞 致敏红细胞 Coombs试剂 检测血清中的抗红细胞抗体 间接Coombs试验 微柱法操作步骤 撕开微柱凝胶卡密封纸,标记 加1%筛选红细胞50μl及受检者血清25μl 37℃孵育15min 离心机离心10min,1000r/min 观察结果,如红细胞悬浮在反应管顶部或凝胶中,则为阳性结果;反之,如红细胞沉于凝胶底部(管底尖部),则为阴性结果。 结果分析 - 100%的红细胞沉在微管的底部 +/- 100%的红细胞沉在微管的下端1/3之内 1+ 80%的红细胞沉在微管的下端2/3之内 2+ 80%的红细胞沉在微管的上端2/3之内 3+ 80%的红细胞沉在微管的上端1/3之内 4+ 凝集的细胞全部处于微管的顶部 d.p. 双群 Hemo. 溶血 反应格局及判断标准 临床意义 间接Coombs试验用于检测患者游离血清中的不完全抗体。此实验多用于检测母体Rh(D)抗体,以便及早发现和避免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亦可对红细胞不相容的输血所产生的血型抗体进行检测。 III 型超敏反应 定义: III型超敏反应是指由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多处毛细血管基底膜,通过激活补体,并在血小板、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的参与下,引起的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根据三原色原理叠加后的单色形成了第三种颜色并脱离了原本的单色颜色更加丰富象征着产品在原有空间的组合中产生了突破性的变化 根据三原色原理叠加后的单色形成了第三种颜色并脱离了原本的单色颜色更加丰富象征着产品在原有空间的组合中产生了突破性的变化 超敏反应/变态反应 Hypersensitivity/Allergy 定义:机体接触到某种抗原并且致敏后,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 变应原(Allergen):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 超敏反应分为四型 (依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 Ⅰ型超敏反应 (速发型超敏反应) Ⅱ型超敏反应 (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 Ⅲ型超敏反应 (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 Ⅳ型超敏反应 (迟发型超敏反应) ? Ⅰ型超敏反应 特点: 发生快,恢复快; 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乱,一般无组织损伤; 由IgE介导,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参与 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Ⅰ型超敏反应 一.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成分 (一)变应原 ★ 药物或化学物质 --- 青霉素、磺胺等 ★ 吸入性变应原 --- 花粉、屋尘(尘螨、皮屑、真菌的孢子等 ★ 食物变应原 --- 鱼、虾、肉、蛋、牛奶等 ★ 接触性变应原---工业产品及合成物 Ⅰ型超敏反应 (二)抗体 IgE (三)细胞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IgE Fc受体 嗜酸性粒细胞 预先存在的介质(脱颗粒) 组织胺(histamine) 趋化因子 激肽原酶 蛋白水解酶 白三烯(Leucotrienes,LTs) 前列腺素(PGD2) 即 刻 \ 早 期 晚 期 I 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 血小板活化因子 (Platelet activity factor,PAF) 新合成的介质 Ⅰ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 (一)过敏性休克 药物过敏性休克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