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秦观词中鸟类意象研究
秦观词中鸟类意象研究
内容摘要:诗歌中意象的营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秦观一向被称为“婉约之宗”,他的词往往带有凄凉哀婉的色彩。本文从秦观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鸟的意象分析,鸟的意象的点染充分体现了秦观的词的抒情意味,体现其凄美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鸟 意象 抒情 凄美
诗歌中意象的营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秦观一向被称为“婉约之宗”,他的词往往带有凄凉哀婉的色彩。本文分析秦观词中关于各种鸟的意象,事实上,这些鸟的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都有很高的出现频率,不止限于秦词,而且表现出中华文化的共同审美趣味。作品中的鸟不同于自然的鸟本身,而是寄寓着诗人的情感、理想的艺术形象,成为突现某种思想情趣和审美意蕴的意象符号。
一.秦观词中的鸟类意象
1.燕子与鸿雁。
“燕”常用来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的生活习性最喜接近人类。家燕在农家屋檐下营巢,在中国古典文化中,“燕子”有贴近世俗生活的意味,如秦观的《调笑令》:“妾身愿为梁上燕,朝朝暮暮长相见。”“梁上燕”似在隐喻一种平凡的幸福,一种平淡是真的爱恋。与秦观的另一首词《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相对照,前者是世俗的,具体可感的,平淡之中见真情的爱,而后者则是超越凡俗的深沉的思念,追求永恒境界的升华的爱。两相比较之下,更加凸显出“燕”在其中对于平凡的,世俗的,亲切的爱恋的象征意味。
“燕”常与“春”相对应,表达惜春之意。秦观《满庭芳》:“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蝶恋花》:“晓日窥轩双燕语,似与佳人,共惜春将暮。”《沁园春》:“正兰皋泥润,谁家燕喜;蜜脾香少,触处蜂忙。”长满兰草的水边,泥土非常湿润。燕子飞来,衔起湿润的泥土,去到人家画梁上筑巢。着一“喜”字,写尽了燕子营巢的欢乐。
燕子与大雁同属候鸟,春天由南方飞到北方;秋天由北方迁徙南方。但是“燕”更多地与春景相对应,而“鸿雁”更多地与秋景相对应。这或许???两种候鸟的外形和习性特点以及所体现的精神气质有关。燕子身体轻盈,体态灵巧,飞翔高度不是很高,常在树枝栖息,并且习惯在人屋檐梁上筑巢,繁育后代,与人类的生活更加贴近,给人带来亲切之感,是人类的亲密朋友。这种可以亲近的感觉与春景相对应,整体情调较为轻快,明朗。
而鸿雁体型较大,身姿矫健,飞翔高远,每年秋分后群飞南方过冬,春分后又飞回北方生活。雁飞高空,飞行时排列极整齐,成“一”字或“人”字形。
秦观《减字木兰花》:“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飞鸿为候鸟,其南北飞翔,是时序更迭的象征,而且古人还有鸿雁传书的典故,它又是两地人感情联系的纽带,仿佛飞鸿一到便能获得对方的消息。这位置身危楼独自凄凉的词中人,仰观飞鸿,那点点飞鸿,犹如远游人的字字相思,但是飞鸿由远而近,又渐渐远去,却没能带来一点点安慰,加深了主人公的愁绪。
又因为大雁集体行动的特点,于是掉队的,单飞的“孤鸿”“孤雁”就格外显得悲伤和孤独。因而在古诗词中,孤鸿的意象也格外凸显。《望海潮》四首:“往事逐孤鸿。”不管故国如何繁华,可是如今都不存在了,它跟随天上的孤鸿,一去不复返了。这一句抒发了词人深沉的沧桑之感。大雁飞得高远,在秋天萧瑟的背景的映衬下,平添秋之苍凉之感。鸿雁传书,因而大雁的形象引发在外的游子对于故乡,亲人的思念与牵挂之情。《阮郎归》:“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鸿雁传书的典故,出于《汉书·苏武传》,衡阳有回雁峰,相传鸿雁至此而北返。这两句说,在衡阳还可以有鸿雁传书,而自己被贬到在衡阳以南几百里的郴阳,连雁也看不到了,何能传来书信?表现了词人音讯全无的失望之情。
大雁边飞边叫,声音洪亮、清晰、单声,但拖得较长,似“嗯—嗯—”声,数里外亦可听见。其鸣叫之声有凄凉之感,也和秋之萧瑟对应。秦观《木兰花慢》:“渔村,望断衡门,芦荻浦、雁先闻,对触目凄凉。”
秦观另有一首《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以燕子和鸿雁迁徙的特点,比喻自己和友人苏轼在辗转迁徙过程中的偶遇,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起句“南来飞燕北孤鸿”套用古诗句式作为比兴,似乎有点喜,但接下去便说:“偶相逢,惨愁容。”可见二人相见之初,即愁容满面。他们远谪南荒,历尽艰辛,自然容颜憔悴,十分愁苦,政治上的无情打击,加于他们的心灵上深重的创伤。笔写离别,情绪低沉、悲凉。此时秦观已52岁,老态龙钟,病态尽显。在这年的8月12日,含笑卒于光华亭,这就成为两位词人的最后一次的聚首。
2.鸳鸯。
鸳鸯在中国古典文化中的比喻义是恩爱夫妻。崔豹的《古今注》中说:“鸳鸯、水鸟、凫类,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者相思死,故谓之匹鸟。鸳鸯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