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至今电影片名翻译规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90年至今电影片名翻译规范

1990年至今电影片名翻译规范   [摘 要] 1990年至今,在大量外语片涌入中国市场,片名翻译备受关注,电影商业价值日益显露的推动下,片名翻译规范也呈现了多样化。华语电影片名翻译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些关注中片名翻译的规范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受外语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华语电影片名翻译的主流规范是接受性翻译;同时1989年之前占主流的充分性翻译规范仍有一席之地,不愿退出;而李安导演的电影片名翻译规范在这一时期独树一帜。   [关键词] 电影片名;翻译;翻译规范   在笔者之前的文章《华语电影片名翻译的规范变迁》[1]中,回顾了从新中国成立到1989年间华语电影片名翻译的规范变迁。本文继续之前的研究,对1990年至今的片名翻译规范做一梳理。所用理论仍是图里的翻译规范论。图里认为翻译是受到社会文化规范限制的活动,[2]翻译规范具有多样性和时空性。同一时期可能存在三种规范:前卫、主流和过时的翻译规范。[3]62Toury[3]65指出翻译规范的建立需通过两个主要途径:篇章和篇章外。对于电影片名的翻译来说,规范形成的篇章环境就是电影的原名和电影的基本内容。而篇章外环境就包含了从社会、文化环境,到电影商业价值、观众的反应,等等。那么从1990年至今,华语电影片名翻译的规范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呢?   1990年至1999年。20世纪90年代,中国和西方的接触不断增多,形式更加多样化。中国政府不仅向世界敞开大门,同时也鼓励中国人走出去。这期间一些经典的美国电影也让我们开始注意到片名翻译这个问题。1990年的Ghost《人鬼情未了》,既包含了ghost这个词的意义,又让人一目了然影片的内容,可谓恰到好处。还有1994年的Forrest Gump译为《阿甘正传》,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国人对《阿Q正传》的接受同时也吻合影片是在讲述一个人生平故事的主题,可谓是片名翻译中的经典。还有一些进口片是字字翻译的:Dances with Wolves《与狼共舞》,The Silence of the Lambs《沉默的羔羊》,这些片名虽是直译,但因为这些片名中英文单词的内涵和汉语差不多,所以一点没有造成文化上的冲突,还很容易让观众在第一眼就了解电影的大致方向,得到和源语观众相近的理??。这些英文电影的进入,加深了中国电影人对电影的理解,引起了人们对华语电影走出国门的重视。而对华语电影片名的翻译也慢慢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这构成了这一时期片名翻译规范改变的重要原因。   1990年的《菊豆》:Ju Dou,1991年《大红灯笼高高挂》:Raise the Red Lantern,1992年的《秋菊打官司》:The Story of Qiu Ju,这三部是当时张艺谋颇有影响力的影片。但从片名翻译来看似乎还没有摆脱其以往电影片名翻译的规范。《菊豆》直接用的汉语拼音,《大红灯笼高高挂》严格按照字面翻译,《秋菊打官司》采取了比较简单的处理,翻译为“秋菊的故事”,有了一定的变通,但没有把握住电影的精髓。可以说这样的片名翻译还是力求保留原名的模样,严格直译。   同时期的电影《霸王别姬》:Farewell My Concubine,《那山、那人、那狗》:Postmen in the Mountains,在片名翻译上有很大不同。这两个片名的用词都是汉语色彩很浓的。“霸王别姬”是有名的历史典故,反映的是虞姬和项羽感天动地的爱情,但对译语国家的人来讲是完全陌生的,如果直译,这个主谓结构的词需要用一个完整的句子才可完成,显然是不太合适的。译者和电影发行方最终选择了Farewell My Concubine。该翻译言简意赅,反映出电影的基本内容,也激起人们的观看欲望。惟一不足是很多翻译评论和批评者认为Concubine 一词在西方文化中有贬义色彩。但这种以译入语为导向的翻译策略是值得提倡的。同样“那山、那人、那狗”是汉语中典型的名词叠加,很有意境,但如果直译的话,对译入语国家的观众来讲,也许会认为是风景片呢。   除了以上两种并存的规范,还有一种规范不容忽视。引导这种片名翻译规范的是李安导演。李安导演是一位享誉世界影坛的著名导演。他的第一部作品《推手》(Pushing Hands)获得了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等8个奖项的提名,《喜宴》(The Wedding Banquet)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荣获金熊奖,并获得了金球奖和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提名。1994年,他拍摄了《饮食男女》(Eat Drink Man Woman),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影片提名,跨进了好莱坞主流电影制作的大门。这个时期李安的每部电影片名翻译都是非常严谨的直译,如果说《推手》和《喜宴》的翻译还中规中矩的话,在翻译“饮食男女”时却用到了不可思议的“Eat Drink Man Woman”,这样的翻译就算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