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与义对杜甫接受分析
陈与义对杜甫接受分析
摘 要: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一位重要诗人,与同时期诗人相同,陈与义的诗歌接受亦偏重于杜甫,但是陈与义对杜甫的接受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他的诗歌创作以靖难之役为分界线,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陈与义主要通过学习黄庭坚与陈师道上承杜甫,侧重于对杜甫炼字炼句等艺术技巧的学习。南渡后, 受时代动乱的影响,陈与义转而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陈与义对杜甫的接受,既有时代风气的影响,亦有个人经历所导致的独特感悟。
关键词:陈与义;杜甫;接受;创新
一 江西诗派笼罩下的早期接受与创作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是南北宋之际的重要诗人。陈与义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幼年时期即得到很好的诗词歌赋的熏陶。青年时期,他凭借《墨梅》诗,受到时宰王黼和皇帝的赏识,仕途上很快得以升迁,文学上享有盛名,往往“辞章一出,名动京师”[1]。但是陈与义的 这个时期书房生活是他生活的主要方面,所谓“闲门读书生自发”,题诗酬唱、苦心功名为个人的仕途穷达而忧喜。[2]这个时期,陈与义还停留在浮光掠影的咏物诗上,《墨梅》之外,还有《水仙花》、《李花》等诗,此外还有歌咏亭子、楼台、棋的诗。习见的下雨,亦成为他反复吟诵的对象。这些都说明,这个时期他的趣味基本还停留在对文人日常生活的关注上,借以表现其文人品味,消遣娱乐以抒怀。
虽然陈与义很早就凭《墨梅》受到皇帝的欣赏,但是仕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符宝郎任内,受到荐主王黼牵连,被贬去陈留监酒税。他写了多首有关这次遭遇的作品,如《至陈留》,从诗中,可以看出陈与义对这次去陈留的遭遇很不满意,一个“哀”字道出心中所想。另一首《将赴陈留寄心老》中写道“三年成一梦,梦破说梦中”,依然是抒发贬谪后的伤怀。虽则不满,但他只是停留在自己遭遇的抒发上,诗歌的题材范围并没有扩大。
这个时期正是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风的盛行时期。随着政治局面的险恶,诗人普遍存在全身避害的思想,因此江西诗人的学杜,亦还是停留在对杜甫诗歌艺术的接受上。陈与义亦不外此。钱钟书说:“我们看到他前期的作品,古体诗主要受了黄、陈的影响,近体诗往往要从黄、陈的风格过渡到杜甫的风格”[3]。 这句话可以看出陈与义早期的诗多效法江西诗派的领袖黄庭坚和陈师道。黄庭坚提出“夺胎换骨”和“点铁成金”说,陈与义效法黄庭坚,亦喜讲究练字练句,多用典故。除对黄、陈接受并由黄、陈接通杜甫外,他还重视向其他诗人的学习。
他的作品中有很多学习前人诗句并在此基础上创作的诗歌。例如,他学习李白的“忽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写了“忽风雨至骤过,恍向来之所历”(《觉心画山水赋》),化用得非常自然、贴切。再看《连雨赋书事四首其一》,是:“九月逢连雨,萧萧稳晚秋。龙公无乃倦,客子不胜愁。云气昏城壁,钟声烟寺楼。年年授衣节,牢落向他州。”第一句化用杜牧《忆齐安》中的“连江雨送秋”;第二句化用苏东坡《祷雨张龙公祠》“龙公试手行雪中”和迦南诗人王粲的《从军》诗;第三句化用杜甫的诗歌《别义山》“江山云雾香”和苏轼《郁孤台》“滩声入书楼”和最后一句化用杜甫的诗歌《法镜寺》“身危适他州”。从一首诗歌中即可看出他的接受、学习的兴趣很广泛。
陈与义尤其推崇陈师道,主要是学习他的简洁和以平淡为美的风格,这在陈与义的早期描写山水和闲适生活的作品中有体现。例如《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其五》“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这首诗写的清新自然,感情真切,意境优美韵味深长,少了在其他作品中的生硬晦涩,多了一种“豪华落尽见真淳”[4]的质朴无华的风格,这和陈师道主张的质朴无华的风格是一致的。
陈与义对杜甫的接受有一个逐步深化过程,在他早期诗歌中主要接受杜甫的练字练句等艺术技巧方面,并没有领悟到杜甫诗歌的精神实质,甚至对杜甫手无缚鸡之力还想兼济百姓的行为很不理解。杜甫亲耳见闻惨烈的“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的安史动乱,而生活安逸的陈与义,他所关注的范围很有限,并不能真正理解杜甫诗歌的内涵。这也是“江西诗派”诗人对杜甫接受的普遍局限。
二 时代巨变与杜甫的再发现
北宋统治者的软弱无能,官吏的昏聩腐败,外族的入侵,导致“靖康之耻”的发生。宋朝统治者为避乱南下,从开封迁都临安,导致大批北方人们生活在战乱中。靖难之役使陈与义的个人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他文风改变的分水岭。受这次战争的影响,陈与义的写作不再只局限自己的狭窄的视野,而是把眼界扩大至更深更广的范围。安史之乱、靖难之役,同样都是面对支离破碎烽火狼烟的的时代,同样的由和平到战争转变的经历,使得陈与义开始深刻理解杜甫,使得陈与义关注时事发展,关心国家兴亡安危,爱国主义成为他诗歌的主导思想。
陈与义开始反对以前的雕章镂句式的学习杜甫的方式,批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