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县自然灾害类型及防灾对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阳县自然灾害类型及防灾对策

云阳县自然灾害类型及防灾对策   摘要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县内贫困山区经济,消除贫困,在介绍云阳县自然地理概况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县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危害,分析了形成自然灾害的成因,并提出了防灾的对策,以期减少该县受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 自然灾害;类型;危害;成因;对策;重庆云阳   中图分类号 X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173-02   随着人口迅速增加,全球气温变暖,森林遭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自然灾害发生呈日益频繁和加重的趋势,它将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研究自然灾害发生规律和防灾减灾措施,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已成为科技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重庆市云阳县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形成原因及危害和防灾减灾措施进行探讨。   1 云阳县自然地理概况   云阳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介于东经180°24′32″~109°14′51″,北纬30°35′6″~31°26′30″。全县人口134万人,土地面积3 649 km2,耕地面积643 km2。南部属川东平行岭谷区东端,北部属大巴山南坡,沿长江两岸为深丘,再往南或往北为低山,海拔1 000~1 500 m。低山区主要由三叠系灰岩组成,丘陵区主要出露侏罗系砂页岩与黏土岩互层,土壤以紫色土为主,次为山地黄壤。云阳县属亚热带季风区,主体气候明显,平均气温18.7 ℃,年降雨量1 145 mm,10 ℃积温5 990 ℃,年日照时数1 528 h,无霜期304 d。降水分布不均,多集中在夏季[1]。   2 自然灾害类型与危害   2.1 洪灾   县内山峦重叠,地形支离破碎,6—9月大暴雨来临,地表水量大,洪水陡长,来势猛,危害重。据气象局统计资料1884—1948年洪灾频率34%,1949—1990年洪灾频率52%,特别是1982年7月16—29日县内4次暴雨总降水量599 mm。其中7月17日降水192 mm,全县普遍发生洪水,洪水冲毁2.4万多处,毁坏房屋140万m2,147个财贸单位、120个医疗机构、135所学校停业停学,损毁耕地7 733 hm2,损失粮食3 250 t,冲垮水库23座,堰塘1 330口,死亡97人,重伤802人,死亡牲畜近1万头,损失惨重。   2.2 旱灾   云阳县地处川东南伏旱区,春旱频繁。伏旱有时长达70~90 d,几乎五年两旱。1911—1949年旱灾频率50%,1952—1989年旱灾频率63%,大旱频率20%[1]。1935年春雨稀少,播种延期,夏旱2个月,粮食收成不到3成,灾民8万余人,饿死者300多人,灾民哀鸿遍野,延颈待毙,群情惶恐,不知所措。1959—1962年,云阳县连续3年干旱,降水比常年减50%以上,旱灾致使全县粮食大减产,累计饿死7 279人。1987年10月至1988年5月计205 d未下透雨,降水量不足常年10%,特别是农业需水的3—4月,降水量分别为21.9 mm和66 mm,比常年同期雨量减少50%~84%。由此,全县塘库干涸,小溪断流,人畜饮水困难,致使1988年全县大小春减产粮食8.75万t。   2.3 滑坡   县内主要是暴雨型滑坡,如1982年7月16—19日暴雨期间,发生面积≥3.3 hm2的滑坡106处,其中最大的鸡筏子滑坡在宝塔乡宝塔村长江北岸,生成于上侏罗统砂岩与黏土岩互层中,发生时间1982年7月7日晚,属古滑坡。滑动方向195°,长1 350 m,宽250~750 m,滑坡面积0.77 km2,滑方量1 500万m3,滑动前沿约180万m3土石体滑入长江,淤高河床25~35 m。此次滑坡严重危及航运安全,损失惨重。自从三峡电站建成后,水位提高到175 m,砂页岩和泥岩陡坡地段受水的浸泡,沿江两岸小型崩塌滑坡年年都有发生,危害也不小。   2.4 雹灾   云阳县长江北岸是大巴山暴雨边缘区。每年4—8月局部地区常有雹灾,冰雹伴随暴雨来势凶猛,强度大,历时短,危害重。1911—1949年冰雹成灾只有8年,而1950—2000年期间冰雹成灾多达23年。1986年8月7日15:00—21:00,云阳县长江北岸遭冰雹和大风危害,冰雹大如鸡蛋,能击穿房顶,打毁将成熟的玉米水稻,受灾面积逾30 km2,粮食减产2 250 t,垮房108间,伤9人。   2.5 病虫害   水稻病虫害有稻瘟病、螟虫、稻飞虱;红苕有黑斑病、二十八星瓢虫;小麦有白粉病,玉米有纹枯病,洋葱有晚疫病,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1983年水稻稻瘟病受灾面积达到4 333 hm2,占水稻面积18%。1998年小麦白粉病危害,全县5 600 hm2减产50%。近10年以来,沿长江两岸水保柏树林4 270 hm2,遭鞭角华扁叶蜂[chino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