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生物农药对松毛虫赤眼蜂毒性及安全性评价.docVIP

五种生物农药对松毛虫赤眼蜂毒性及安全性评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种生物农药对松毛虫赤眼蜂毒性及安全性评价

五种生物农药对松毛虫赤眼蜂毒性及安全性评价   摘要:测定5种生物农药对预蛹期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和成蜂的毒力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预蛹期赤眼蜂对这些生物农药的敏感性较成蜂低,其中苏云金芽孢杆菌对预蛹期赤眼蜂的毒力最小,安全系数最高。其他试剂毒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苦参碱、百部·川楝·苦参碱、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棉核·苏云菌。建议在使用赤眼蜂寄生卵卡时,在出蜂前喷施苏云金芽孢杆菌。   关键词:生物农药;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毒力测定;安全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S476;Q9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2-5476-03   赤眼蜂(Trichogramma)是一种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已知可寄生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广翅目等40科98属220多种昆虫的卵,生产上常用以防治亚洲玉米螟、麦蛾、甘蓝夜蛾、甜菜夜蛾、苹果卷叶蛾、烟青虫等64种农业和林业害虫[1,2]。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玉米螟赤眼蜂(T. ostriniae Pang et Chen)和螟黄赤眼蜂(T. chilonis Ishii)等在国内外已实现商品化生产[3],利用赤眼蜂控制害虫是目前应用面积最大、范围最广、效果最好的寄生昆虫生防技术。   田间释放赤眼蜂易受自然条件的限制,防效难以均衡[4],如果将生物农药与天敌释放组合使用,可充分发挥生物农药的药效和天敌的捕食或寄生能力,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控制害虫种群数量[5]。化学农药对赤眼蜂的毒性报道较多[6-9],但生物农药相关研究报道较少[10,11]。虽然生物农药对天敌毒性较低,但仍有一定伤害,有必要进行毒力测定和安全性评价,为生物农药与害虫天敌的联合应用奠定基础。本试验通过测定5种生物农药对松毛虫赤眼蜂的毒力并进行安全性评价,为赤眼蜂与生物农药在生产上的配合使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蜂种 松毛虫赤眼蜂由吉林省新天地生物防治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以米蛾卵为寄主。   1.1.2 供试药剂 ①1.2%百部·川楝·苦参碱微乳剂(百部·川楝·苦参碱),海南侨华农药厂生产;②0.3%苦参碱水剂(苦参碱),石???庄植物农药研究所生产; ③棉核(1 000万PIB/mL)·苏云菌(2 000 IU/μL)悬浮剂(棉核·苏云菌),武汉楚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④16 000 IU/mg苏云金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苏云金芽孢杆菌),武汉天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⑤200亿PIB/g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河南济源白云实业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方法   1.2.1 预蛹期赤眼蜂处理 采用寄主卵浸渍法[12]。待测药剂用丙酮稀释成5个浓度梯度,每个浓度设3个重复。将赤眼蜂处于预蛹期的米蛾卵卡剪成每张约200粒米蛾卵的小卡,直接浸入药液中2 s,以溶剂丙酮为对照。小卡晾干后装于指形管中黑布封口,放入人工气候箱,温度为(25±1) ℃,相对湿度为70%~80%,光照为14 h/d。赤眼蜂羽化后统计死亡数。   1.2.2 成蜂处理 采用药膜法[13]。将待测药剂用丙酮稀释成5个浓度梯度。吸取1 mL药液于80 mm×20 mm指形管后迅速转动指形管,使药液均匀涂于管内壁,立即将多余药液倒出,指形管倒立,待溶剂挥发完后即成药膜管。每支管内装赤眼蜂成蜂50头,让其在药膜管内自由爬行1 h后,转入无药指形管,在管口固定泡过蜂蜜水的棉球,用黑布封管口。每浓度重复3次。以溶剂丙酮为对照。处理完后放入人工气候箱,温度(25±1) ℃,相对湿度70%~80%,光照14 h/d,24 h后检查,统计死亡情况。   1.2.3 数据处理 数据用SPSS 17.0软件辅助进行分析[14]。用Abbott 公式计算松毛虫赤眼蜂的校正死亡率。以药剂剂量值的常用对数值为自变量, 校正死亡率几率值为因变量, 进行回归分析, 求出试虫对药剂反应的回归方程、LC50, 并以毒力最低者为标准药剂(相对毒力指数为1.00)计算各种药剂对松毛虫赤眼蜂的相对毒力指数[15]。   1.3 安全性评价   采用风险性等级评价安全性,风险性等级越低,安全性越高。农药对赤眼蜂的毒性用赤眼蜂LC50和田间推荐使用剂量的比值,即安全系数来表示[16]。根据安全系数评价农药的风险性等级(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5种生物农药对预蛹期赤眼蜂的毒力   5种农药对预蛹期松毛虫赤眼蜂毒力测定结果见表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