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见血封喉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见血封喉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摘要 从见血封喉的生物学特征、地理分布、主要用途出发,详细介绍了见血封喉的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树的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见血封喉;生物学特征;地理分布;主要用途;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1-0203-01
见血封喉(Antiaris toxicaria)为桑科见血封喉属常绿大乔木,又名加布、剪刀树、箭毒木,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大的乔木,有林中毒王之称。全世界约有7种3变种,我国只有“见血封喉”一种,是濒危的珍稀树种,现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4]。见血封喉的得名来源于若人和动物被涂有毒汁的利器刺伤,即可导致人和动物的死亡[5]。见血封喉的乳汁中的多种有毒物质由人们的伤口进入时,可导致人们的肌肉松弛、心脏跳动减缓、血液凝固,最后导致人们的死亡。如果人们不小心食用了见血封喉,也会导致其心脏出现麻痹症状,最终导致死亡。
1 见血封喉的特征特性
1.1 生物学特征
见血封喉喜生长在常夏无冬、热量资源丰富、寒潮发生较少、年均温在21~25 ℃、极端低温超过0~5 ℃、年平均降雨量达到1 200~2 000 mm、空气相对湿度较大的地方。树高可达40 m。树干呈灰色,有泡沫状疙瘩,基部粗大;茎干基部具有从树干各侧向四周生长的高大板根。因此,是组成热带雨林和季雨林的重要树种。
见血封喉单叶互生,嫩叶披针形,密被棕色长粗毛,边缘有锯齿;成长叶长圆形,长7~20 cm,宽3.5~7.0 cm,边全缘或微锯齿,顶端短渐尖,基部圆或心形,略偏斜。见血封喉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密集于叶腋,生于1个肉质、盘状、有短柄的花托上,雌花单生于有鳞片的梨形总苞内[3]。花期春夏季,果期夏秋季。果肉质,梨形,直径3~5 cm,成熟时呈紫色、啡红色或粉红色。果实千粒重约1.5 kg,味道极苦,含毒素,不能食用。
1.2 地理分布
见血封喉多分布于赤道热带地区。我国分布在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部、广东省的西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等地,国外主要在热带非洲、印度、马来西亚等地。多生于丘陵或平地树林中,村庄附近有零星分布。
1.3 主要用途
据分析,见血封喉乳汁毒液的主要成分是见血封喉甙,具有强心、加速心律、增加血液输出量的功能,在医药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是一种开发前景较好的药用植物。其树皮特别厚,纤维细长柔韧,强力大,容易脱胶,可作麻类代用品,亦可作为人造纤维原料,木材可作胶合板芯层和板凳以及包装箱用材等[3]。
2 见血封喉的栽培技术
2.1 种子采收及播种育苗
见血封喉种子成熟时,表皮变红至紫色。待种子大量脱落掉地时即可在地上进行采收。种子采收后,播种前应选择0.3%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种消毒。浸种后,见血封喉种子的发芽率提高,可达到95%,但存活的寿命短,因此种子在采集后应随采随播[3]。见血封喉种子的育苗基质应选择背风、向阳、排水状况良好、肥力中等的砂质壤土。按宽1.0 m左右进行分畦,畦的高度约为0.2 m,整平待播种,播种前还需要对土壤进行彻底的消毒。播种的方式可采取点播、开沟条播等,播种量控制在约250粒/m2,待种子播下后可覆盖1层土,厚度控制在1~2 cm,再盖上1层覆盖物,可用稻草等。播种后,应保证每天淋足水,种后的25~30 d即可发芽,40 d为见血封喉种子的发芽高峰期,50 d左右种子发芽结束。
2.2 苗期管理
见血封喉比较喜欢阳光充足、相对较湿润的气候环境,因此在小苗从土壤中长出后应及时地将稻草等覆盖物清除,并保证水分的充足供应,最好每天浇2~3次水。冬、春季的气温开始下降,当气温降至8 ℃以下或有霜冻发生时应注意做好防寒工作,可选择遮光网或薄膜进行覆盖,以达到保温的效果;待气温开始回升或霜冻现象解除后,可将遮光网或薄膜收起来。在苗出土后30 d可施浓度为1%的人粪水,也可用尿素或者复合肥0.5 kg对水50 kg对小苗进行浇灌。待见血封喉的小苗长至有4~5片叶长出时即可进行分床上袋,营养袋一般采用16 cm×16 cm的规格,基质可采用沙质壤土∶火烧灰土为4∶1的混合土样,移苗的时间以在阴雨天或下午进行最佳,移苗完后将定根水淋足,并盖上1层遮光网,待小苗的生长彻底恢复后即可将遮光网收起,此时即可选择合适的肥料进行施肥,一般春生、夏季施肥,肥料选择以尿素或复合肥为佳,也可用尿素和复合肥交替进行施肥。苗期的施肥原则应遵循“先稀后浓”,最初肥料中肥的比例为1%~2%,以后比例可逐渐增加至3%~6%,8—9月施肥,肥料种类主要以钾肥为主,以促小苗加快木质化速度,利于小苗安全过冬。
2.3 移栽造林
见血封喉的小苗生长速度较慢,一年生的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