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组织中成就最大自我以中国文化为明灯
在组织中成就最大自我以中国文化为明灯
书名:第五项修炼心灵篇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彼得·圣吉 奥托·夏莫 约瑟夫·贾沃斯基
书评人:黄锡伟
老子云“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这是老子教导的圣人行。要想成为圣人就必须先人后己,先大后小,先集体后个人。
孔子云“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是孔子教导的圣人行,不要妄自揣测,不要专制(一定如何,打开心灵多听多方之言),不要固执不通(愚而好自用,见而好自专),不要仅仅从自己角度出发。因此,佛门中人评孔子为“内密菩萨行,外现凡夫身”的圣者。
再到曾子的《大学》有云,“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南怀瑾老师傅对这个“知、止、定、静、安、虑、得” 的所谓“七证”(七个修证的层次)有专门解读。一个人要获得真正的得,就必须自觉能知性,必须要止息思想杂念,到达如佛家禅定阶段,才能获得真正静和安,才能真正有所成就的思考和功德。注意,这可是在战国时期,我们老祖宗的思考。
再到一千年前,中国佛教的第一分宗,天台宗提出“止观双修”法门,止为“诸恶莫作”,观为“从善奉行”,止观不二在于“自净其意”。细化了修行法门,自此中国的儒释道三门就有了共同类似的修行方式。
这些是我们祖宗三千年的探索和凝练。但是,在世界扁平化下,蒙百年屈辱下前的不自信,蒙唯物张力下的市场经济,既然市场经济下的有逐利的“理性自我”,既然人类的历史是阶级压迫的斗争史,没有肯定人的精神追求和发展,人类的文明在不断下行追求到物质领域(对未来的憧憬也不过是“各取所需”而已),忘记了精神的上行追求。这个婆娑世界,难怪佛门要称为灭法时代,这导致了每个人身在其中,颇受煎熬。
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在十年前曾经风行一时,如何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的社会、学习型的社会、学习型的政府等等,五项修炼中的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望、团体学习、系统思考五个步骤,对于思考组织建立、战略思考、文化演进是大有裨益的。但是,以自我超越作为起手第一步,就意味着这个方法更如垂直攀登,要真正建立运转之,则颇为不易,此法渐渐用老。
这十年,彼得.圣吉苦苦追寻,希望有所突破。多次到中国来,访求师友,从中国传统的思考方式中获得了许多教益。和另外三位合作者,奥托.夏莫(教授)、约瑟夫.贾沃斯基(咨询公司老板)以及贝蒂苏.弗劳尔斯(作家),写了中文译名为“第五项修炼心灵篇(体悟当下、深层学习实践、塑造未来)”,这是一个很有商业思考的译名,让读者多少重温当年第五项修炼的盛景,又能续上过去畅销书的余威。但是,我更喜欢的是原著的名称:“Presence: Human Purpose and the Field of the future ”,更为切入本书的原意。
本书的写作是以这作者四人在2000-2002年若干次研讨会作为谈话录作为基线展开他们对于一个团队如何打开心扉,进入到共同空间(即所谓的“未来场”,题目中的field of the future),探讨的人类的演化(和环境的互动,人类是否会在现在的制度和体系以及文化的推动下,走向灭亡 ,即所谓的Human purpose),这就要求我们在当下(presence),在企业的运作、在团队建设中,有大我的思想,放下小我的执着去建立一个具有效率的团队。从这个角度,倒也确实锲合第五项训练的初衷。
这本书是以这样的体系进行展开主题,但我知道其实他们一定借鉴了中国的许多思考,特别是在2003-2004年,这个团队多次到中国寻访儒释道三家高人,并和南怀瑾老师傅多次沟通(有另书为证)。书中在第13章“领导力:修身为人”也专门提到了南师的教诲和开示。读者若有些佛学或儒学功底,可以先从此章开始,便能直接命中主题,前面若干章节的陈述,也就成了这章所引的“知、止、定、静、安、虑、得”的注释和衍化。
书中引入了他们商谈的U型理论,即将物理整合的团队向高效率问题解决团队发展需要经历的阶段,用U型做一个很好的阐发。即: 一个组织首先必须从团队的物理结合开始,需要感知世界,悬挂原有想法,观察自己、团体和世界,让自己空无一物,这样才能全面的理解外部的世界。这如同“知”和“止”的阶段;继而必须有“放得下”“拿得起”的逻辑,进入到“定、静、安”的状态,这是一个超脱的状态,这是一个和世界融为一体,这是一个不再有小我的时刻,这是在时间维度进入到未来空间中;然后启动了修正,落实行动,从原型到具体化的实施,到制度化的过程,这也就是“虑”和“得”。
书中的故事、案例和妙语警句,让人爱不释手,读书时定能得到颇多体味。例如在第10章的说道我们许多人都会将问题推给别人,作者问道:“如果我们确信是别人塑造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