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教版高中语必修一第3讲六月 我们看海去
六月,我们看海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组织学生“理解”与“朗诵”作品,在理解、感受的基础上朗诵,在朗诵揣摩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感受。
2.组织学生“理解”与“朗诵”作品,使学生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
一、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潘洗尘,1963年生人,1982-1986年就读于哈尔滨师大中文系。潘洗尘是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朦胧诗之后的新生代校园诗人,作品虽不多,但因独有的诗风格外的引人注目。
有人把六月比作青春,把青春比作诗歌,这是有道理的:这三者都显示着旺盛、勃发、充沛的特点。《六月,我们看海去》一诗,就是作者潘洗尘19岁读大学一年级时创作的,是他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品。读了《六月,我们看海去》这首诗,我们能在欢快的诗行里看到诗人及那个时代青年的内心世界。
二、校园诗派
校园诗是20世纪80年代在大学校园内兴起的一场诗潮。当时全国各地的大学校园内都涌现出了一批颇有才华的学生诗人。80年代初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一个勃勃而有生机、虎虎而有生气的校园诗派,涌现出以长春徐敬亚、武汉高伐林、上海赵丽宏、北京叶延滨、浙江孙武军、云南于坚、安徽蒋维杨、四川周伦佑、湖南骆晓戈、河南易殿选,以及山东韩东、江苏曹剑、哈尔滨潘洗尘为代表的一大批年轻的校园诗人。
三、体味诗的思想内容
1.借助“听觉想象”体会出青春的活力。
诗歌一开始,“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小雨噼噼啪啪打在我们的身上和脸上”,鲜明的节奏下我们仿佛听到了一群年青人喧闹的声响和响亮的歌唱,仿佛真地看到了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雀跃着向大海方向奔跑,小雨噼噼啪啪地打在他们的身上和脸上。接着读下去,“我们一群群五颜六色风风火火我们年轻/精力旺盛总喜欢一天到晚欢欢乐乐匆匆忙忙/像一台机械迂回于教室书馆我们和知识苦恋”,同样借助“听觉想象”,我们感到了强烈的生命活力,诗歌的节奏把我们引向了对青春情不自禁的赞美,“风风火火”、“五颜六色”、“匆匆忙忙”、“欢欢乐乐”“教室书馆”、“我们和知识苦恋”是典型的青春特征,是青春旺盛生命力的有力见证。这种青春的活力在全诗中无外不在,在诵读的过程中要仔细体会。
2.强烈地感觉到年轻人的自信。
风撩起我们的长发像一曲《蓝色多瑙河》飘飘荡荡/我们我们我们相信自己的脚步就像相信天空啊”,“我们是一群东奔西闯狂妄自信的探险家啊/我们总以为生下来就经受过考验经受过风霜/长大了不信神不信鬼不相信我们有太多的幼稚”,等等,在这些诗句里,我们能感受到一群青春男孩女孩的强烈自信。
3.强烈地感觉青春所富有的探索精神。
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尽管生长在北方的田野影集里也要有大海的喧响/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们看海去”,“我们我们我们就是不愿停留在生活的坐标轴上/六月是我们的季节很久我们就期待我们期待了很久/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
四、总结
全诗体现了年轻人蓬勃的活力,对自己力量的确信和无限探索精神的诗句都是在一种鲜明的节奏里表现了出来,让我们在诵读之余似乎看到了一群欢呼雀跃的青年向遥远的大海跑去,去探险,去接受惊涛骇浪的洗礼,让青春的情感在海水中净化,让青春的情感在风浪中成熟。在这里“六月”就不单纯是一个季节而成了生命的青春驿站,“看海去”也就是一种探索的时代意义。诗人没有静止地刻画,而是在一种节奏里,在流动的生活画面中向我们表达了青春激情背后还承载着一代青年人的灵魂写照。
例1.诗歌中的意象“海”象征什么?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例2.这首诗歌有一种强烈的音乐感,这种音乐感源于诗歌的两种节奏。简要分析这两种节奏。
例3.本诗语言巧妙的组合使诗意浓郁而悠远,请举例具体分析。
例4.对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雷
杜运燮
随着陆陆续续的闪电警告:他们来了!
阵阵风都传播着到来的确讯:他们来了!
每一叶片每一枝条都遥指着:他们来了!
每双眼睛在渴望,每张嘴在颤动:他们来了!
越过一张又一张被撕掉的树叶标语,他们来了!
越过一个又一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