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叙事疗法小组报告
叙事疗法小组报告 叙事疗法技巧 外化对话/问题的外化 改写对话/发现特殊意义事件 重塑对话/重新入会(re-membering conversation) 界定仪式/运用局外见证人(definitional ceremonies) 凸显特殊事件的对话 支撑性对话 1 外化对话 外化对话技术通过把问题对象化而替代文化实践中对人的对象化。问题成为了问题本身,而不是这个人。 影响理论:福柯——人们对生活的内化理解的思维习惯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区分实践、科学分类、正常化判断机制 自我认同客体化) 咨询师的态度 提问形式与新闻调查类似,第一种姿态主要目的在于揭露问题的特征、表现及其结果。 当人们开始表达与问题相悖的价值或者意图时,即开始把个人和问题分开,往往可以采用第二种姿态——人们开始采取行动,减少问题的影响,开始去追寻他们认为是重要的东西。 两种姿态交替出现 外化对话的“立场说明地图” 第一种问法:商讨一个独特的、符合经验的问题定义 第二种问法:描述问题的影响 第三种问法:评价问题行为的效果 第四种问法:论证评估 第一阶段,治疗师和来访者讨论前来咨询的问题和困境的定义。在探讨中,问题和困境得到充分描述。 “接近经验的”问题定义是根据来访者的说法和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在他们家庭或本地文化中形成,并受自身成长历史影响)得出的。不同的人对问题和困惑的感知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对问题的感受也不同。 对孩子:拟人化描述(大便失禁——捣蛋鬼先生) 通过丰富定义,任何描述都可以变得符合经验,且十分准确。正是在对问题的丰富描述中,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变得有用,并可以有效地处理问题。 第二阶段,对问题在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效果进行调查。可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家里,单位,学校,同辈交往环境; 家庭关系,自己和自己的关系,朋友关系; 自我认同,包括问题对人的目的的影响,希望,梦想,愿望,价值; 一个人未来的可能性以及人生的限度; 第三个阶段,治疗师鼓励并支持人们评价问题的活动和行为,以及他们对生活的主要影响。 通常以这样的问题开始:这些行为对你来说还好吗?对于这些结论,你有怎样的立场?我们谈到这些事,你怎样定位自己?如果这就是你生活的命运,你对它有什么看法? 第四阶段,重点是询问“为什么”人们做这样的评估。 通常以这样的问题开始:你为什么对此感到不舒服?为什么对这样的变化你有这样的感受?为什么你在这个过程中选择这样的立场? 也可以其他方式开始询问:让来访者讲一个故事来解释“为什么”更适合(你能告诉我你的一个生活故事来让我更了解为什么你在事情发展过程中采取这样的立场吗?) 针对“为什么”的问题,当人们回答“不知道”时, 为其提供支持,从而使他们体验到,自己对这些事并非没有了解; 让来访者回顾和丰富困境和问题的主要影响及其对这些影响的评价,从而对“为什么”问题的反馈提供坚实的基础; 列举其他人怎么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这样常常能够让来访者看到自己的立场; 对于儿童,通常做猜测游戏。可以邀请父母或者兄弟姐妹猜猜为什么孩子关注生活中的某些事情,治疗师也可做猜测。 在实际操作中,严格的直线发展很难见到。人们在一个阶段中的回答解释,可能会在另一个阶段中对其解释、修正或修饰。 2 改写对话 改写对话要求人们继续发展他们的生活故事,同时也帮助人们觉察曾被忽视、却非常有意义的时间或经历,即发现“特殊事件”。这些“特殊事件”就是改写对话的起点,咨询师鼓励人们回溯过去的生活经验,开放思维方式,运用想象力,利用有意义的资源来展开故事情节,人们会变得对生活中和人际关系中曾被忽视的部分感到好奇和痴迷。 改写对话的地图建立在“行为蓝图”和“认同蓝图”构成的故事文本的分析的基础之上。 潜在故事情节(替代故事) 正是由于潜在故事情节的发展,来访者可以采取与他们生活主题和谐一致的方式来描述困境和问题。 行为蓝图——是“故事”的材料,由组成情节和主题的一系列事件构成。 认同蓝图——是由“行为相关人等的所知、所思、所想、所感,或者所未知、所未思、所未感组成。”(Bruner,1986;14)虚拟语气:可能,也许,大概 文学的结构和日常生活中意义建构的结构有相似性。人们主要是通过把自己对生活事件的体验放在一个可以理解的框架中赋予它们意义的,叙事结构为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赋予意义的过程提供了理解的框架。 心理治疗主要是关于个人叙事和自我认同的重建。 潜在故事情节的发展 认同蓝图提供的所有反馈中,意向性理解和关于价值的理解对于丰富故事发展最为重要。 内在性理解将人类行为描述为自我(处于认同的核心位置)中特定要素或自我要素的外在表征。比如,内在性状态的种类有动机、本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