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口炎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儿口炎分析

小儿口腔炎 陈歌 定义 指口腔黏膜各种感染引起的炎症 婴幼儿多见 病毒、细菌、真菌感染 鹅口疮、疱疹性口炎 定义 患儿口腔及舌上满布白屑,状如鹅口的一种口腔疾病。 “雪口” 发病情况 一年四季均有发病 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 营养不良、腹泻及长期应用抗生素或激素的小儿。 病因病机 病因:感染白色念珠菌 病因病机 新生儿可在出生时产道感染,或被污染的乳具感染而致病 婴儿常因体质虚弱,营养不良,消化不良,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等因素,致消化道菌群失调,白色念珠菌繁殖 临床表现 口腔黏膜表面覆盖白色乳凝块白膜 边界清楚,不易擦去 周边无炎症反应 剥离则充血、潮红粗糙。 诊断要点 舌上、颊内、牙龈或上唇、上颚散布白屑,可融合成片。 多见于新生儿、久病体弱儿或长期使用抗生素者 取白屑涂片镜检可见白色念珠菌的菌丝和孢子 鉴别诊断 口炎:口颊、舌上散在或满布黄白色溃疡点,疼痛流涎。 滞留奶块:口腔滞留奶块,其状虽与鹅口疮相似,但用温开水或棉签轻拭,即可移动、除去奶块。 白喉:为传染病,白喉假膜起于扁桃体,蔓延于咽鼻腔处其色灰白不易擦去。 治疗原则 局部治疗为主 保持局部碱性环境 西医治疗 2%碳酸氢钠溶液,哺乳前后清洁口腔 10~20万U/ml制菌霉素鱼肝油混悬溶液,Bid或Tid 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纠正肠道菌群失调 辩证要点 辩轻重 轻证—除口腔舌上出现白屑外,并无其它症状。 重证—白屑可蔓延至鼻腔、咽喉、食道,甚至白屑叠叠,壅塞气道,妨碍吮乳,啼哭不止。 定义 以口腔内出现单个或成簇小疱疹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口腔炎证。 “燕口疮”、“口糜”、“口疳” 发病情况 传染性强 无明显季节性 多见于1~3岁小儿 病因病机 病因:感染单纯疱疹病毒 临床表现 起病急,发热达38℃~40℃ 1~2天后,齿龈、唇内、舌、颊粘膜等各部位口腔粘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直径2~3mm,壁薄面透明,周围有红晕,迅速破溃后形成溃疡,有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 临床表现 伴拒食、流涎、烦躁,颌下淋巴结经常肿大 体温在3~5天后恢复正常,病程约1~2周。局部淋巴结肿大可持续2~3周。 诊断要点 齿龈、唇内、舌、颊粘膜发生溃烂,溃烂点一个或多个神志满口糜烂,流涎、疼痛。 伴发热、颌下淋巴结肿大 鉴别诊断 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病毒引起,多发生于夏季,骤起发热及咽痛,初起咽部充血,并有灰白色疱疹,四周有红晕,2~3天后红晕扩大,疱疹破溃成黄色溃疡,主要在咽部和软腭,不累及齿龈和颊粘膜。 西医治疗 保持口腔清洁,禁用刺激性药物 局部涂2.5%金霉素鱼肝油 症状严重者给予全身支持疗法.使并细菌感受可用抗生素治疗 辩证要点 辩证要点 鹅口疮 正常存在于口腔、皮肤、肠道、阴道 疱疹性口炎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