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风虚证 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中风虚证 ppt课件

桂枝去芍药汤 = 桂枝甘草汤+生姜、大枣。 临床可见于心律不齐的病人。 心阳虚 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原文]: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22) [提要]:太阳中风,兼胸阳不振(心阳亏虚)的证治。 [词解]: 微寒:脉微恶寒。 表虚证 (恶寒、发热等) 主 胸闷---胸阳虚 证 脉微---阳虚 恶寒---阳虚较甚 病机:表邪未尽,胸阳受损严重 治法:解肌祛风,温通胸阳 方药:阳虚甚,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芍药为阴柔之品,不宜于胸阳不足之胸满。若阳虚甚,宜于方中再加附子以温经复阳。 脉微恶寒为陈修园的解释: “若脉不见促而见微,身复恶寒者,为阳虚已极,桂枝去芍药方中加附子主之,恐桂、姜之力微,必助之附子而后可。” [讨论]: 1 本方实际就是桂枝甘草汤加生姜大枣。“脉促胸满”从临床看,可见于心率不齐(如病毒性心肌炎)可考虑用本方。本方除具温通心阳的作用外,尚有内和脾胃,外和营卫,无论有无表证,皆可用。 2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与桂枝加附子汤证的鉴别 太阳中风表证 胸阳虚+脉促、心悸 卫阳虚+汗出、恶风 6.桂枝新加汤证 [原文]: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62) [提要]:太阳病发汗后,表未解,而气营损伤身疼痛的证治。 [讨论]: 1. 脉沉迟在此指代气营损伤。 “脉浮紧,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营气不足,血少故也”(50)。可知,是举脉略证之法。 2. 身疼痛的机理有二。一为表证未尽。身疼痛为太阳表证之一,(35)条的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是其例子;二为营血不足,筋脉失养。不荣则痛。 病机:中风表虚,气营不足 治则:解肌祛风,益气和营 方药: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桂枝汤----解表和营卫, 重用生姜----宣通阳气, 重用芍药----益阴和营, 人参----补益气阴。 病案 黄某,女,25岁,产后自汗不止,日换衣衫数次,畏风恶寒,皮肤时见风疹、瘙痒。西药未效。 现诊:面色苍白,汗出淋漓,畏风,背部凛凛恶寒,腰体拘痛,皮肤偶见风疹,色淡红;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无力。 病机:产后气血亏虚,营卫失和。 治法:解肌祛风,扶阳固表。 方药: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10 白芍12 炙甘草5 生姜3片 大枣3枚 黄芪20 当归6 附子10 1剂,水煎服,药后汗止,风疹消失。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 一、中风表虚证 (一)桂枝汤证 [原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 [原文]*: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13) [提要]:太阳中风证的因,证,脉,治。 [词解]:阳浮而阴弱:一指病机,卫阳浮盛于外,故称阳浮;营阴不能内守,故称阴弱。一指脉象,即轻按则浮,重按则弱。 [讨论]: 病因:邪风(风寒之邪) 头痛---风寒束表,太阳经气不利; 发热---卫阳抗邪,邪正相争。 主证:汗出---卫外失司;风主疏泄,使营阴外越 恶风、恶寒---温煦失司 鼻鸣干呕---外邪影响肺胃,肺气不利 则鼻塞,胃气上逆则干呕。 脉浮缓(浮弱)---卫阳浮盛,营阴不足 病机:风邪袭表,卫强营弱,营卫失和。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汤 桂枝---辛温,解肌祛风 芍药---酸寒,敛阴和营 开中有合,散中有收 生姜---辛散,和胃散寒 ————助桂枝解表 大枣---甘平,益胃和中 调和脾胃    炙甘草---补中气且调和诸药。 甘(炙甘草、大枣)辛(生姜、桂枝)化阳。温阳 甘(炙甘草、大枣)酸(芍药)化阴。益阴 柯韵伯《伤寒来苏集》“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凡头痛,发热,恶风、恶寒其脉浮而弱,汗自出者,不拘何经,不论中风、伤寒、杂病咸得用此发汗。若妄汗妄下,而表不解者,仍当用此解肌。如所云头痛、发热、恶寒、恶风、鼻鸣、干呕等病,但见一证即是,不必悉具,唯以脉弱自汗为主耳。” 煎服法: 1、浓煎一次,分3次温服。 2、一服汗出病解,停后服,不必尽剂。 3、若不汗,可再服。并缩短服药时间,半天左右将一剂药服完。 4、若不汗出者,可服至二、三剂。 调护法: 1、药后喝热稀粥,益胃气以助药力发汗。 2、覆盖衣被,温助卫阳,利于发汗。 3、微汗,以全身湿润,汗出极微为度,切不可大汗淋漓,以免伤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