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医学资料-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治进展.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资料-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治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治进展 湖北省中医院 叶松 概述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大肠粘膜非特异性炎症为主要病理表现的疾病,其临床则可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而且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或进展加重,治疗颇为棘手,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疾病之一。 概述 随着环境改变和医疗技术的发展,该病的发病率目前在我国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由于现代医学还缺乏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中医药治疗该病方面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有自己的一套诊治体系,施用于临床往往有不逊于现代医学治疗手段的疗效,而且毒副作用较小,治疗费用也远较现代医学低,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和欢迎。 中医病名 溃疡性结肠炎是西医病名,中医古代医籍中没有明确对应的病名,根据其病因病机、病变脏腑、中医证候等,可归属到“肠澼”、“滞下”、“痢疾”、“便血”、“泄泻”、“肠风”、“脏毒”、“大瘕泄”等病范畴。 中医病名 朱磊等【1】认为根据主要症状命名者有“痢疾”、“泄泻”、“便血”、“腹痛”等。根据症状特点命名者有“肠澼”、“滞下”等。根据证候特点命名者有“湿热痢”、“肠风”、“脏毒”、“痰泻”等。根据病程长短、病情缓急命名者有 “暴泻”、“休息痢”、“久痢”等。并认为鉴于本病以慢性复发型最为常见,病程长,易复发,以及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的临床表现,更接近于中医学的“久痢”范畴。若缓解期或疾病初期未见脓血便时,一般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故可归为“泄泻”范畴。 病因病机 王新月等【2】根据溃疡性结肠炎的流行病学特点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有四大类: 1.外感湿热,蕴积大肠,正虚邪恋 2.饮食不节,嗜食肥甘,湿热内蕴 3.禀赋虚弱,脾肾亏虚,邪气留滞 4.情志不畅,肝郁乘脾,气滞血瘀 并认为本病病机主要为脾虚失运、大肠壅滞、肝犯脾土、肾虚不固。 病因病机 彭艳红【3】认为本病以湿邪为主要致病因素; 饮食所伤、情志失调是发病的重要诱因; 脾胃虚弱为发病之根本,与肝肾关系密切; 肺与大肠互为表里,二者生理上密切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 日久致血瘀肠络,毒瘀互结。 病因病机 余勰等【4】认为本病的病机是以脾虚为本。邪恋为标。 有因肝木克土,中焦失和者,有因肾阳不足,脾失温煦者,有肺失宣肃,肠腑失和者。 而邪实则有血瘀肠络,气滞湿阻,毒邪内陷之不同。 病因病机 张倩等【5】对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复发的病因病机进行了归纳,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病因: 1.外邪侵袭:六淫外邪皆可致本病复发,但以寒、热、湿、暑较为常见,其中以湿邪为主因。 2.饮食起居失宜:患者常因饮食不洁、饮食不时、饮食偏嗜导致疾病复发。 3.情志失调:缓解期患者常因精神紧张,忧郁恼怒,以致肝失疏泄侮脾。 4.诊治失当,病后体虚。 病机主要有:病位在肠,脾肾亏虚为复发之本,关乎于肝;形似内痈,毒邪留滞为发病宿根。 病因病机 刘大铭等【6】对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进行了研究,总结出大肠湿热留恋是导致病势缠绵难愈的重要原因,瘀血、积滞是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病理基础,脾肾亏虚是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关键,长期应用激素等药物则易致机体阴阳失衡。 病因病机 朱庆平等【7】深入探讨了瘀血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认为劳倦内伤、思虑恼怒、饮食失节等异常以致脾气受损, 运化失司,从而导致湿浊内生,湿热、寒湿与水谷交杂, 滞留肠道而成泄泻。 湿邪阻遏气机,以致肠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见腹痛。湿邪久郁,可化为热,热邪煎熬津液,导致血液黏稠,运行不畅。湿邪或可从阴化寒,寒凝亦可血瘀。脾运失健,水谷精微无以生化,则湿生津亏,无以化血,进而导致阴血亏虚,血行不畅。 由于湿热、寒湿或饮食积滞等病邪阻滞气血,以致肠络失和、气血壅滞、血败肉腐,发为溃疡,则见下痢赤白。 病因病机 刘慧荣等【9】从络病理论角度探讨了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认为病邪累及络脉,血瘀痰凝,壅阻络道,久则凝聚成毒。邪毒留滞,伤津耗气,动血留瘀,损伤肠腑,变生溃疡诸证。 病因病机 李叶等【11】根据罗云坚教授“伏毒致病”理论总结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有外感伏毒和内生伏毒两大类,外感伏毒由风、寒、暑、湿、燥、火六淫蕴化而成,其毒性强烈,入侵人体后,深伏体内,导致毒邪滞着,暗耗正气。内生伏毒多因人体正气虚弱,饮食情志等多种因素造成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湿、热、痰、瘀等内生之邪转酿为毒,蓄积体内,不得外泄,久成伏毒。 因此,伏毒是在正气亏虚的基础上,复加内外多种致病因子的侵袭而形成,平素潜藏人体,待时遇感而发,导致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复发,缠绵难愈。 辨证论治 李洋等【10】总结姜树民教授从痈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后认为,本病主要责之于脾虚、湿毒,亦与饮食、情志等有关,正气亏损,脾失健运,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营气不从,六腑不和,蕴积生热,积聚成痈。 辨证论治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