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与“修身”
一、学习《大学》的目的为什么学习《大学》?关键词:国学热二、《大学》概述 (一)《大学》溯源 (汉)戴圣编:《礼记·大学》 (北宋)程颢、程颐重编:《大学》 (南宋)朱子编注:《大学章句》(二)何谓《大学》?1、“名曰大学者,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大学:博大之学,大成之学2、大学==太学3、“大学”:大人之学“大人”: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大学”的招收对象:“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士大夫、元士之適子,与凡民俊秀,皆入大学。” 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三)《大学》的逻辑结构 “一经十传” (四)《大学》内容概述“三纲八目”三、《大学》释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明德 (对己) 亲民 (对人) 止于至善(人我合一) 三 纲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一推理隐含/论述了什么问题? “义利之辩”1、何谓“义”?何谓“利”?2、“义”、“利”何为?关键在“和”,“义利相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义”“利”不可偏一而废,“利”的追求必须在“义”的指引下进行,“高义”的实现需要“微利”的满足为基础。“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黑格尔 八条目: 格物、致知、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止于至善三纲八目结构图外王内圣明明德亲 民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之用:以内圣外王的方式将知行合一敬 请 赐 教ou_xinxing@163.com“国学热”的原因:A、国际社会对现代文明中科学、理性至上价值观的反思,与国内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现状合力作用的结果。B、是民族文化自觉意识的觉醒,是民族文化自知的一种体现。对待“国学”的态度:需要寻找自己的文化之根,了解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本质,才能真正形成现代中国。但寻根溯源绝不意味着复古回归,只能选择传统文化中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部分融入现代生活,使之成为现代中国的独特表征。怎样学“国学”? 学其“道”择其“术” “道”:共性、抽象的精神理念。 “术”:一般、具体的现实策略。人与人如何才能融洽相处?利益平衡,人格平等。如何协调利益,保证人格平等?法德兼治。《十八大报告》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一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二是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三是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四是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以 德 及 人达德人生:吾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达德之路:《大学》“明明德、新民,止至善,此八字已括尽一篇之意。” ----宋黄斡:《诸经讲义》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言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大学·传之一章》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大学·传之二章》……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大学·传之三章》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大学·传之四章》传之五章:释格物致知传之六章:释诚意传之七章:释正心修身传之八章:释修身齐家传之九章:释齐家治国传之十章:释治国平天下八目(一)学习、探索、认识外部客观 世界阶段 : 格物、致知格 物:“格犹穷也,物犹理也” ----《二程全书·遗书》“格物”即“穷物之理”致 知:致:送诣也,诣,至也, “前往”,“去到”“格物、致知”之用:我国年均读书量4.3本,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