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雪涛她推动了《精神卫生法》出台.docVIP

黄雪涛她推动了《精神卫生法》出台.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雪涛她推动了《精神卫生法》出台

黄雪涛她推动了《精神卫生法》出台   按百分制算,黄雪涛女士愿意为2012年10月26日新出台的《精神卫生法》打上70分。   这部延宕了27年的法律,为了防止精神病人收治制度被滥用,即所谓“被精神病”,做出规定:只要患者没有危害他人安全,就有权拒绝住院;如果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以依法提起诉讼。   “打这么高的分,还有没有节操?”一位同事开玩笑地批评她,说自己最多只会给30分。   身为律师的黄雪涛明白分数扣在哪里: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新法无法防止近亲属滥用监护权,诉讼权在具体情境中也难以实现。   “即使立法有瑕疵,也比现实好,现实比这个版本更糟。理想化要求将等于进步落空。”   这是法律问题,不是医学问题   现实层面,最突出的表现是层出不穷的“被精神病”事件。   2006年,深圳女子邹宜均,因与家人意见不合,被两次送入精神病院,强制治疗了3个多月。   2008年,山东新泰农民孙法武赴京上访,被镇政府以“维稳”之名,送进精神病院强制治疗20天,签下不再上访的保证书后被放出。   2011年,武汉钢铁集团职工徐武“飞越疯人院”,跑到广州做精神鉴定,以证明自己没病。不到10天被武汉警方跨省追回。此前,徐武因与单位打了3年官司被关进精神病院4年。   这就是黄雪涛所指的现实:精神病人的强制收治没有任何程序可言,已经成为公民丧失人身自由的一个医学借口。精神病院成了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执行者,精神科医生做了本该法官做的事。   “如果一个人确实有精神病,需要限制他的自主权,必须经过司法程序来宣告。”   黄雪涛是“邹宜均案”和“徐武案”的代理律师,她因为介入“邹案”首次接触到精神病界,为精神病人强制收治制度所“震惊”,走上推动立法之路。   2009年,“邹宜均案”开庭审理。她本来担心,这类案件会纠缠在“是否有病”的问题上,以致变成“医疗纠纷”。但是让她欣喜的是,法官审查的重点放在强制收治的动机和程序上,从而抓住了议题的关键。   “我关心的是精神病人、疑似精神病人的权利边界,这是法律问题,不是医学问题。”黄雪涛强调。   媒体的报道将法庭内的声音传播了出去,引发了一连串公共讨论。黄雪涛接受媒体访问,在公共平台撰文发言。“被精神病”及其背后成因,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2009年3月,《精神卫生法》列入全国人大立法工作计划,媒体纷纷呼吁法案早日出台。   黄雪涛不同意仓促出台,在她看来,立法未必是法治水平的提升,也有可能通过立法,让侵权合法化。2010年4月,她创立了深圳衡平机构并担任精神卫生项目负责人,力求影响精神卫生立法。   她也开始有意改变自己的公共形象。一个变化是,以前她常穿黑色套装,而现在,越是重要、严肃的场合,她越会选择穿裙子。她会请摄影师把她拍得“温柔一点”,因为不想树立看起来“很会吵架”的样子——虽然“吵架”确实是她的特长。想了想她又补充:“不叫吵架,叫批判性表达。”   6个月后,她主笔撰写了中国民间第一份精神病人收治制度法律分析报告,直指收治制度的八大缺陷。   2011年,借助“徐武案”,“强制治疗”又一次成为立法焦点。草案出台前,“精神障碍患者住院应实行自愿原则”成为人心   所向。   2011年6月10日,《精神卫生法(草案)》公布,确认了精神病人拒绝住院的权利。至此,“被精神病”议题改变了立法思路。   但草案存在的“医生做了本该法官做的事”这一误区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医生依然有权力决定病人是否被收治。黄雪涛当天就转入对草案的评论。   记者汪峥在黄雪涛给国务院法制办写草案的建议信期间采访了她。回答某个问题的时候,她突然联想到一个细节,立马放下采访,抛下记者,坐到电脑前开始敲敲打打。“她很自然地就不‘理’你,你也很自然地不尴尬。”汪峥说。   之后,法案进入审议期。黄雪涛和衡平机构在此期间配合推动公共讨论,找出一个个立法陷阱。历经3次审议,法案艰难出台。其间,“有扰乱公共秩序危险可能”、“不住院不利于治疗”等等有可能被滥用的“口袋”(指可被随意解读)条款相继被删除,直到第三次审议稿,“无危险不强制”的法治原则,才最终得以确立。   最佳平衡尚未达到   推动立法过程最难“磕”下的部分,是医学界的态度。   自1985年起草以来,精神卫生立法一直被视作纯粹的医学问题,由精神科医生主导,法律界的声音相当微弱。法案通过后,黄雪涛最关心医生们的反应。   2010年,她发布精神病人收治制度法律分析报告的时候,医学界动静非常大,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在其官网上组织了集体回应,数位地方分会的正副会长亲自撰文反驳。黄雪涛俨然成为整个精神科的公敌。   医学界认为,精神卫生立法的核心应该是保障精神病人得到有效治疗的权利。   简单说,黄雪涛关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