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概论 儒学与传统文化3
第二节 儒学的发展 先秦儒学 汉代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宋明理学对儒学的丰富和发展 一、先秦儒学 儒学在先秦时期开始创立,其主要学说也是在先秦时期奠定,所以这个时期的儒学思想和理论不仅对后世儒学有重大影响,同时也就是儒家学说最基本的核心内容。 先秦儒学三大家:孔子、孟子、荀子 (一)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无论是他创造的理论,还是他的人生实践,都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孔子的“仁学”被后代儒家尊奉为经典,并逐渐得到发展完善,同时孔子的为人处世、人生实践也昭示着人生哲理,给后代以文化启示。 1、孔子的人生及其文化启示 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因为不能实现政治理想,孔子在54岁时离开鲁国,带着弟子周游列国。 在政治上,他是个悲剧人物,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执着精神,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去为理想而奋斗,这也是孔子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孔子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第一,整理文献,传之后世。 《论语·子罕》:“孔子自卫返鲁,然后雅颂各得其所。”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诗》《书》《礼》《乐》《易》都经过他的系统整理。 第二,教书育人,培养人才。 鲁桓公时,孔子开始招收弟子,传授知识。 “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史记·孔子世家》) 周游列国时他也经常聚徒讲学,传说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总结出一系列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启发诱导;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循序渐进,由博返约;长善救失,教学相长;言传身教,尊师爱生。 第三,编纂《春秋》,褒贬是非。 书美以彰善,记恶以惩劝。语言最简洁精当,一字以寓褒贬,是皮里阳秋的“春秋笔法”;反映了自己的情志,“后世知丘者以《春秋》”。 第四,把观览山水与陶冶人生性情联系起来。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综观孔子一生,并没有把达和退对立起来,而是统一于一身,作为人生处世的两种方式。 2、孔子的学说——仁、礼 关于孔子学说的核心问题,有不同看法。 有的说是“礼”,有的说是“仁”。 从《论语》本身来看, 《八佾》:“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阳货》:“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从此可以看出礼和仁的关系:礼是制度规范,仁是思想内核;礼是外在强制力,仁是内在自觉性;礼的作用是使内在的品质、境界达到仁的高度,内在品质境界的提高又促使人按礼行事。二者相互作用。 具体说来,孔子学说有如下内容:(1)仁者爱人。 “仁者爱人”的含义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与“敬神”相对,二是与墨家的博爱有区别。它区不同于前代,也区别于同时代。 “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又是主体内在的意识。内在的仁具有伟大崇高的道德价值,是一种博大的同情心。 “仁”的内涵: 第一,从血缘关系上看,孝是仁的根本。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学而》)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泰伯》 第二,从人我关系看,宽容忠恕是为人之道。即以诚待人,推己及人。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忠恕而已矣。’”《里仁》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 从忠的方面说,就是以诚待人,推己及人,从恕的方面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的理想,就是要把仁爱的精神,由亲人推广到所有的人,推广到宇宙万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第三,从个体修养看,具体品行表现:恭、信、宽、敏、惠;刚、毅、木、讷。 子张问仁于孔子,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庄重)、宽(宽厚)、信(诚实)、敏(勤敏)、惠(慈惠)。”(《阳货》) 刚、毅、木、讷近仁。(《子路》) 总之,仁是一种内在的、纯真美好的、真挚的情感,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他几乎包含了一切优秀的道德品质,每一种美德都是“仁”的必要条件,全部美德的总和构成“仁”。所以说“好仁者,无以上之”(《里仁》)。 但是,仁是与生俱来的吗?孔子未直接回答。他说: “性相近,习相远。”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为仁由己,日三省吾身。”强调自身修养的重要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96张各类数据安全治理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架构图网络安全信息安全运行数据分类分级架构可编辑PPT资料.pptx VIP
-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微党课ppt课件.pptx VIP
- 2024-2025学年北京西城区七年级初一(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 军史课件(精华版).ppt VIP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变化与解读.pptx
- 2025年软件资格考试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中级)(基础知识、应用技术)合卷试卷及答案指导.docx VIP
- 医美整形咨询师案例成交话术(全).doc
- 好书推荐名著导读《骆驼祥子》阅读分享PPT课件.pptx
- 企业春节后复工复产工作方案.doc
- 04水平四 七年级 武术18课时大单元计划+《健身长拳》.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