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郑宝成艺术探索三级跳
郑宝成艺术探索三级跳
在中国艺坛有一个众人皆知的秘密:从工艺美术到学院派再到当代艺术,是截然分开而缺乏互动的小圈子,而雕塑家郑宝成则是其中的异数。他从工艺美术开始艺术探索之路,最后进入到当代艺术领域,其艺术生涯经历了三次转型:民间木雕艺术家,从事多种材料和风格创作的雕塑家,以及充满人文关怀的当代艺术家。用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的说法:郑宝成是一位从研究中国传统雕塑入手,而过渡到当代创作的一位雕塑家,在当今雕塑界,这种情况比较难得。
超越传统工艺
“我是先做石雕,再转木雕。”
郑宝成与艺术结缘最初是从石雕开始的。被名师收作徒弟,很快就凭借异于常人的悟性而出类拔萃,但他却没有止步于葫芦、蝙蝠等传统题材,也不喜欢在石雕手法上循规蹈矩。他对石头自身具有的天然肌理、色彩有特殊的敏感,对表现人,表现人的情绪、人的情怀有浓厚的兴趣。他的作品很快就在当时的工艺美术界崭露头角,市级、省级的工艺美术大奖纷至沓来。
对此郑宝成却显得很淡然,在他看来,作为传统的工艺美术,石雕有根深蒂固的创作局限性,而其所使用的石材都是鸡血石、寿山石,许多藏家都冲着昂贵的石料而来,反而忽视了艺术家倾心创作的价值,而昂贵的石材又给艺术创作带来了限制。在郑宝成看来,艺术一定是在自由舞台上开展的,而他不满足于工艺石雕的种种牵绊,于是早在1980年代就不满足于传统石雕工匠的天地,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石雕。
他先是转向木雕,成为浙江黄杨木雕的传承人。在百度百科上,郑宝成有一连串的头衔:温州市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会员。其主要作品《开天阔地》、《三十六行系列》、《老伴》、《桃园三结义》等在全国各艺术大展中展获大奖:1998年参加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获金奖;1999年获第二届民间艺术创作“百花奖”;2000年获温州市政府文艺创作“新星奖”;2001年参加“第二届西博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获金奖;2002年获第三届民间艺术创作“百花奖”;2009年,摘得温州市文学艺术???高奖“金鹿奖”;作品《屈原》在2008年的春季拍卖会上拍得黄杨木雕现代作品的最高价。
然而,他却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又从木雕领域出发,再度转向铜雕,在2000年前后创办了玛希尔雕塑艺术工作室,注册开办了一家从事艺术品铸造的工厂。不仅如此,他还尝试做玻璃雕塑,甚至还尝试了水墨、水彩画等绘画创作。由此,他从工艺美术家蜕变为真正的雕塑家。
变形中发现自己
最早帮他打破工艺美术程式的,是他对中国传统美术资源的挖掘:“我是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太湖石,用古人的话说是瘦、漏、皱、透;二是根雕,也就是树根之美。由此发现,造型才是关键,其他则是材料和技术的问题。”
他的话可谓言简意赅。对于工艺品来说,特点的观念有代代相传的题材、师徒相袭的图式来表现,工匠们比拼的是工艺,是材料,而越是优异的工艺,越是有机会处理罕见的材料,艺术家的创意反而变得很边缘了。郑宝成从这些题材、图式与工艺、材料中挣脱出来,看到了造型的重要性,才有了一个现代雕塑家的概念、眼光和追求。反过来说,正是在其向雕塑家蜕变的过程中,郑宝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雕塑语言。
“他始终以人和人体作为研究课题,基本都是以人物雕塑作为媒介,展开他与世界的对话;在这个基础上,他创造出了一种‘表现式的人物雕塑’。”孙振华如是说。他认为,从郑宝成的作品可以看出,他在做木雕时,没有简单地将木头看作是一种雕刻材料,没有把木雕创作简单看成是利用这种材料进行人物造型,而是对材料有一种整体的关照,而不仅仅是像西式雕塑那样把“人”从木头中机械地剥离出来。
在孙振华看来,郑宝成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的木雕作品完成后仍然能够看到它和木头材料的那种有机的联系;他不是简单地从人的结构、解剖出发,让人的形象和材料分离,而是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让人和材料产生关系,让人体顺应材料的纹路、肌理和走势获得与材料的联系,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中国古人所说的,人和材料之间的那种“因势象形”的关系。
最能说明那种“因势象形”的关系的,是他的系列作品“五行”。郑宝成说:“我先做了木雕,再做铜雕。其中的第一个作品是《水》,作品的木纹从上到下,与此相应的是水滴垂落的造型。然后就是《土》,用蜷曲的造型表达‘萌芽’的理念。”他坦言,木头有纹理,石头也有纹理,只是没木头那么明显。木头的纹理,让他学会了从材料本身的纹理出发去创作作品。他说:“有的处理方法就来自太湖石、根雕,我尝试着从各个角度去拼接,最终领悟了造型对视觉效果的影响。”
他的秘密武器就是变形。当然,变形还是为了表现。其实,他的蜕变之路,也伴随着他对西方雕塑的学习,尤其是从其现代艺术中吸取浪漫主义、表现主义、写实主义和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初赛试卷及参考答案(非数学B类).pdf VIP
- 自考本科《小学综合性学习与跨学科教学》2025年4月模拟题附答案.docx VIP
- 高校教师培训教学设计模板.docx VIP
- 《野外辨别方向》课件.ppt VIP
- 2024年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初赛试卷及参考答案(非数学A类).pdf VIP
-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ppt VIP
- 第4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docx VIP
- 万科示范区验收移交指引.docx VIP
- 唐代僧人的法律规范-政大机构典藏.PDF
- 2025-2026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5【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一,第1~2章第1节】(原卷及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