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拆”是怎样发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误拆”是怎样发生

“误拆”是怎样发生   面对钉子户的房子怎么办?一直是困扰拆迁方的一个难题。一些案例显示,这个难题似乎被一个叫做“误拆”的概念巧妙化解。   2013年1月7日,浙江宁波鄞州区邱隘镇一户农民的楼房和5间平房遭到强拆。户主童志华夫妇被几十个壮汉强行架出后,房屋瞬间被拆得只剩下一个框架,所有生活物品都埋在其中。事发后,拆迁公司丢下3000元钱离去,邱隘镇党委副书记任广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一次“误拆”行为。   本刊记者调查得知,在“误拆”后,镇政府与户主童志华展开了多次谈判。截至记者发稿时,户主已经不接受记者采访,消息人士透露,双方已经签订协议。   “误拆”   1月10日,事发后的第三天,户主童志华的儿子童孝波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他转述父母的遭遇,还原当时被拆迁的过程。   1月7日中午12点左右,童家只有户主童志华和妻子张瑞菊在家,当时童志华在家中睡午觉,张瑞菊在做家务。正在此时,村口忽然出现十多辆汽车,每辆车上走下几个人,径直走到童家门口。当一群人站在童家门口的时候,张瑞菊还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这时候一个领头的对她说:“今天要拆你们房子了。”张瑞菊想拿出手机求救,其身边的人一个箭步上来把手机夺走,又上来两个人将张瑞菊架住不能动弹。   这时候几个人冲到童家屋内,将正在睡觉的童志华强行架出。看到里面已经没人了,带头的人一声令下,挖掘机开始工作,一群人开始对童家进行拆房。   本刊记者在1月10日采访时看到,童家临河的两层楼房和平房还留着框架,但是屋顶已经被掀翻,预制板外露,根本无法居住。一条白底黑字横幅挂在残垣断壁上,上面写着八个大字:“天寒地冻无家可归”。透过废墟,可以看到一些冰箱、彩电、电瓶车等电器还压在水泥块下面。   一位村民告诉本刊记者,事发当天,他听到童志华的老婆在哭喊:“我们家没有签订拆迁协议,你们不能拆啊。”那群拆迁的人一言不发地继续砸墙。   作为邱隘镇田郑村仅剩的两户钉子户之一,童家当场被拆除。该村民介绍,20来分钟后,这群人陆续撤离。   童家人开始寻求媒体帮助,通过微博等渠道将??子被“误拆”的消息公布于众。邱隘镇副书记任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拆迁单位在拆迁过程中误认为该民宅已签约,遂将该房屋拆除。这一回复引起轩然大波。   1月10日,邱隘镇代镇长谢登峰向本刊记者解释“误拆”的原因。据谢介绍,2011年11月,邱隘镇对田郑村启动民宅征收协议签订,有261户近90%的村民签订了协议,至2011年底,剩余16户民宅未签字。去年11月新村建设项目正式进场施工,又有14户人家签订了房屋征收协议,但还剩余2户未签,其中一户即本次事件当事人童志华。   据谢登峰介绍,田郑村的很多村民签订拆迁协议后,按照合同约定,必须搬离拆迁房屋,到其他地方另外租房居住,但是很多人为了省房租费,还是在老房子内居住。在拆迁项目启动时,邱隘镇政府就已经委托上海一家拆迁公司负责此拆迁项目。至2012年底,该拆迁公司完成了多数已签约民宅拆除工作,但有3户借故迟迟不肯搬离,与未签约民宅混合在一起。   由于这家公司无法赶上拆迁进度,在进行成本核算后,这家拆迁公司以“项目亏本”为由,解除合约后,本地的浙江丽都建筑工程拆迁公司承接剩余的拆迁任务。   不止一次的“误拆”   “误拆”事件发生后,尤其是在媒体曝光后,鄞州区邱隘镇高度重视。按照要求,拆迁公司找到童志华夫妇,进行赔礼道歉,并拿出3000元钱作为童家的安置费。在童家拒不接受的情况下,拆迁公司方面负责人将钱放下,并告诉童家人,你们爱拿不拿。   截至记者发稿时,事情已经过去一个多月。邱隘镇政府至今坚持认为,这是一起“误拆”事件。   邱隘镇一直是宁波市鄞州区的经济强镇,从上世纪80年代起,依靠毗邻宁波市区的优势,积极发展乡镇企业,成为鄞州区经济的重要支柱。近年来,随着城镇改造步骤的加快,邱隘镇也成为鄞州区拆迁力度和拆迁难度最大的乡镇之一。   翻阅邱隘镇的拆迁史,发现近年来“误拆”事件不止一次。   2009年12月,邱隘镇蔷苗新村也发生过类似的“误拆”事件。据当时的《今日早报》报道,拆迁户吴先生和谢先生在蔷苗新村的房子因赔偿问题谈不拢,一直未签订拆迁协议,12月17日,谢先生回家时发现房子已经剩下框架,里面的家电家具都不知所踪。吴先生的房子被拆掉后,衣服和电动自行车也不见踪影。   在场的拆迁工人告诉吴先生,是拆迁办的命令,他们才来拆迁的。拆迁办的答复是,“这里面一定有误会”。   时隔3年,“误会”再现。   本刊记者调查得知,童志华作为钉子户,主要是觉得拆迁补偿不公。据其子童孝波介绍,他家的房屋是十多年前建造的,其中的3间平房算违建,其他的楼房和另外的两间平房都是国家颁发土地证的,但是拆迁补偿的时候却不能全额补偿。   他更感到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