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部性视角下湖泊利用与经济发展
外部性视角下湖泊利用与经济发展
[摘要]武汉素有“千湖之城”的称号,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于武汉市而言,湖泊的开发及利用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负外部性的效应尤为突出,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负面影响愈发显现。本文从武汉市具体的湖泊现状出发,参考国外日内瓦湖及国内西湖的开发经验,为武汉湖泊发展提供参考意见,推动武汉城市、经济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湖泊经济;外部性;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2-0011-02
1前言
在经济学领域关于外部性的定义众说纷纭,但归结起来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的定义:“外部性是指那些生产或消费对其他团体强征了不可补偿的成本或给予了无须补偿的收益的情形。”另一种是兰德尔的定义:外部性是用来表示“当一个行动的某些效益或成本不在决策者的考虑范围内的时候所产生的一些低效率现象;也就是某些效益被给予,或某些成本被强加给没有参加这一决策的人”。用数学语言来表述,所谓外部效应就是某经济主体的福利函数的自变量中包含了他人的行为,而该经济主体又没有向他人提供报酬或索取补偿。即:Fj=Fj(X1j,X2j,…,Xnj,Xmk)j≠k。这里,j 和k是指不同的个人(或厂商),Fj为j的效益函数,Xi(i=1,2,…,n,m)是指经济活动。函数式表示,某个经济主体Fj 的福利除受到他自己所控制的经济活动Xi 的影响外,同时也受到另外一个人k 所控制的某一经济活动Xm 的影响,也就是存在外部效应。
上述两种不同的定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即一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他人的福祉,却没有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获得回报,亦称外部成本、外部效应或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
武汉市内数百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遍布三镇,水域面积占全市面积的1/4,城市湖泊面积居全国之首。其中东湖有中国最大的城市内陆湖之称。然而在长期城市化的影响下,武汉湖泊的正外部性在逐渐减小,负外部性逐渐加大,对武汉市的整体发展带来一定阻力,本文以武汉市湖泊为研究对象,采用外部性的方法对武汉湖泊利用进行分析,以期望促进武汉市湖泊经济的合理化、科学化发展,减小外部不经济现象。
2武汉市湖泊的现状
2.1武汉市湖泊利用的正外部性
(1)武汉市水资源丰富,供水量巨大。武汉市年降水量达1300mm左右,全市地表水总量约7900亿m3,供水量约42亿m3,其中湖泊供水量占50%。全市工业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45%,农业用水量占38%,生活用水量占17%。由此可见湖泊对武汉市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保障作用。
(2)武汉市湖泊众多,部分市区现存湖泊修建成公园、湖泊环境作用凸显。像紫阳湖公园、后襄河公园、竹叶海公园等都是围绕湖泊建造而成的,一方面保护了湖泊免受污染破坏的诟病,另一方面也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外部经济作用明显。
2.2武汉市湖泊利用的负外部性
(1)武汉市重工业发达,排污量大的企业众多,城区湖泊污染严重。据调查武钢、青化等六家企业污水排放量占到了全市总量的45%以上,湖泊污染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如东湖、南湖等。因此武汉市湖泊呈现总量多,水域面积大,但是多数城内湖泊污染严重的现象。
(2)武汉市湖泊水资源利用量大,但存在利用方式粗放,严重浪费现象。武汉市每年浪费的水资源有1.6亿m3之多,数量惊人。一些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耗水量大,市政管道建设改造迟缓,漏水量大。
(3)大量城市湖泊的消亡和萎缩,百湖之都已名不副实。武汉市在20世纪50年代,共有湖泊218个,总面积达到879km2。然而,目前武汉中心城区湖泊数已锐减至38个;近30年,武汉市湖泊面积减少了228.9km2;近10年,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面积由原来的9万余亩缩减到8万余亩。
(4)武汉市湖泊的生态作用遭到严重破坏。武汉市大部分湖泊与长江或汉江及其支流相通,曾具有涵养水源、调蓄洪峰、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功能,然而随着武汉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湖泊周边已被商业化开发,湖泊湿地面积不断被蚕食,围垦开塘现象严重,水域面积逐渐缩小,水质逐渐变差,自然功能也已部分丧失。
3原因探讨
湖泊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在开发及利用的过程中,存在着很明显的负外部性,当地政府及开发商过度利用,忽视了当地的社会资源及环境,即经济主体的私人开发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因而该经济主体的生产量或消费量就超过了社会所能接受的最佳数量,严重影响到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3.1历史原因
武汉市水务局的统计数据表明,20世纪50年代武汉市湖泊的面积达1581km2 ,到20世纪80年代,湖泊面积已缩减为874km2 ,仅1972年一次填占青菱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