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心正志,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中行者
明心正志,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中行者
人生最美好的路途不是周游四海,而是完善自己。一个真正的行者,不在于走过了多少地方,而在于成就了多少次全新的自己,以自己的亲身践行,来传递自己提倡的新中式生活美学。明心正志,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行者。(导语)
“天地山水,疗我伤痕,给我音风,度我隐忍。”
――题记
“一个真正的行者,不在于走过了多少地方,而在于成就了多少次全新的自己。”这是行者的自传体小说――《天上大风》封面上的一句话。他十六岁离乡远游,穿一袭汉服,携一管尺八(管型乐器)独自上路。为防野兽,睡过林中大树,也误入过沼泽;住在古村研读经史,挂单寺院修习佛禅,借宿古镇享受清雅时光……每年行游约二十至五十余地,若以足迹所到之处而论,几乎两度遍走中国各省区才以及越南、尼泊尔等亚洲地区。
见过壮美风景,也多次身陷险境,现在说起,行者却淡淡地道:“如今想起来,一切都过去了,也就微不足道了。对于我来说,走过这段人生后,我唯一记住的是:人必有一死,无论是醉生梦死,还是直面人生,在万事万物中完善自己,做自己生命中的行者,这是个永久的选择题。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最该战胜的皆是自心,而非一味抱怨已存在的生活、社会和他人,白白失掉成就自我的机会。”
心慕大宗师,长作逍遥游
行者,古都洛阳人,童年就喜好研究一些小事物,三岁多就闹着家人要去学校读书,十六岁却退学了。这一年的生日,他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每个人都要走一样的路,上学、工作、结婚、生子,这样周而复始的生活有什么意义?他决心要为人生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于是从故乡出走,抵今已十余年。
“我那时相信外面的世界跟自己所处的不一样,所以就走了。”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少年行者只带了三十多元钱就独自开始流浪。五年间,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以及越南、尼泊尔,做过十几种卑微的工作,一边谋生一边行走,涉历了很多大自然的优美山水。
行者的行走生涯,完全不似传统的旅行,倒更接近一种历练。一次,他在广西的一处深山里,走了接近一个月才走出来,随身带的两个硫磺袋子是他忠实的护卫,晚上把硫磺袋往树一上一下挂一个,他就睡在树上过夜了。有一天走进一个林场,遇到一个30来岁的看林人。他是“文革”时期由父亲带上山来的,从此就住在山上,因为常年不与外界打交道的原因,那人显得很诡异。行者向他借住下来,跟他一起吃饭,一起住在山坡上的茅屋里。
五年间,行者经历了太多人生的起伏和变更,一人遍走中国之后,几乎要忘了姓名,忘了来处。那种孤零零的模糊方向,和无法回头的虚无感觉,促成他写出了半自传小说《天上大风》,但这仍不能满足他对外面世界强烈地探知欲望。
他开始了又一轮行走,不过这次已变成游学之旅,行者开始在各地寻访名师高士。经过第一阶段的磨练,他已经坦然得多,在旅途中边学边走,且行且歌。
2007年时,行者来到丽江束河古镇栖居,借住在正福草堂。在这里,他结识了两位良师益友:石莲子师和布衣先生,一位是出家人,一位是佛家居士,都戒行很好,学识也极渊博,平日里待人接物,很有君子之德。他们在石莲精舍共住了半年,深入研习佛教和传统文化,过着读经典、喝岩茶、背诵诗文、听友抚琴的风雅生活。
在这个淳朴的古镇,当地的纳西族人喜欢穿自己美丽的民族服饰,行者身在其间,也开始尝试穿传统的汉服。不曾想,一下被汉服深深吸引住了,一直到今天,行者基本上汉服不离身。虚云老和尚在民国时曾提议汉服不可废,这不仅是一件衣物,更是文化的传承。
其后为了学习一种几近失传的乐器――尺八,行者到了江南。恰巧一个学尺八的苏州男孩,在寺院里看钟楼,让他去那里过一夜。行者便去这个太湖边的禅寺借宿,当家师父很慈悲,让他住下来,并赐了他一个法名――妙德,他开始在这里过起了寺院生活,帮着整理寺里的祖师语录。有时候下了晚课后,行者会跟一个法师一起到山顶。站在山顶上,看到脚下都是树,月亮挂在山间,远处的太湖温柔静谧。这种环境下,心非常清净,不知不觉间,就会有想流泪的充盈感,好像人生突然间停止了一样。
有天清晨四点,他读《六祖坛经》有些义理上的悟处,顿时大汗淋漓。给师父发了一条信息,表示自己的惊喜。师父只是淡淡的回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当时行者有些失望,一年之后,才明白那些悟处并不真实,因为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寸,佛法终究是要人去践行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这年年末,他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行者”,从此便用了这个名字,作为自己的志向。他把先前写过的数百首诗尽数删除,只剩下了四句:“天地山水,疗我伤痕,给我音风,渡我隐忍。”
此时的行者,早已由“身游”变成了“心游”。在所有游历的地方随遇而安,并在行游人生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恒定的信念和方向。“人生最美好的路途不是周游四海,而是完善自己”。这种旅行法,推及于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