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战国汉唐丝绸与铜镜纹饰比较研究
战国汉唐丝绸与铜镜纹饰比较研究
本文以战国汉唐三个历史时期的古代丝绸与铜镜装饰艺术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相同或相似纹饰的表现形式、表现内容,从纹饰所传递的各种文化信息中,不仅展现了古代优秀传统工艺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还说明“时代风格”会对当时的不同物质和精神产生相应影响,同时也认为这两者的比较研究有助于传统文化的挖掘弘扬,并能扩大学科之间的研究视野。
作者简介:
王晨,女,1962年12月出生,江苏苏州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任苏州丝绸博物馆副馆长,苏州市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从事丝绸产品的设计与研究工作30多年,重点研究古代丝绸及其传统丝织工艺,主持或参与了青海都兰、新疆尼雅、吐鲁番、湖北马山一号墓、江西靖安等地出土的东周、战国及汉唐丝织品文物的复制研究项目,成果曾获国家文物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文物保护科技创新二等奖。主持或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曾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发表及获省市优秀学术论文三十余篇,主持或参加了《苏州百年丝绸纹样》《黎锦》《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一丝绸织染卷》等专业书的编撰。
中国丝绸有7000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与中国的礼仪制度、文化艺术、风土民俗、科学技术等紧密相关,以致帝王用丝绸彰显其权威,百官用丝绸标识其等级。美丽的绫罗绸缎不仅是服装材料,也装饰着居室的幔帐床褥,甚至更广阔的领域,因此它已与人们的生活休戚相关,并对世界文化的交流做出了极大贡献。铜镜作为生活中一种实用品和装饰工艺品,在中国也起源很早,距今至少有4000多年的历史。二者虽然质地、外观、工艺制作不同,但从艺术的视角讲,丝绸与铜镜在大多的主题纹饰上有着极为相似的造型结构和所蕴藏的内涵,传递着相同的人文信息、文化艺术,尤其战国汉唐时期不仅古代丝绸处在历史的巅峰期,也是铜镜艺术最为精彩的主要时期,并随着历史的进程发展,给这两者的艺术文化也带来了蓬勃生机,展现了不同时期特有的风采。
一、楚风雅致的战国纹饰
战国时期的丝绸产品比较丰富,有绢、绨、纱??罗、绮、绦、锦、绣,纺织提花技术和刺绣工艺已很高超,其图案精致,配色古朴,以现今的审美趋向都不失高雅娴静之感。从大量考古发掘成果看,以地处南方的楚国丝绸最有代表,甚至被称作“战国丝绸宝库”。可见,当时丝绸生产具有相当规模,而且应用范围也很广,不仅仅属官吏贵族专用,富商贵贾也都可以使用了,因此大量的丝绸服饰成为我们研究的对象。通过观察发现,有些精致的纹饰与这一时期出土的青铜器、漆器上的图案如出一辙,其中铜镜纹饰就有诸多形似意似。
1、几何纹
菱纹镜和带状式菱纹镜(图1)的主题纹是以带状式的菱形纹带为基本骨架的几何纹,呈折叠状连接而成,它们与湖北江陵马山一号墓出土的“大菱形纹锦”“双鹤菱格纹锦”纹饰结构十分相似,只是菱形构架内所填的纹样不同而已。
几何纹是纹饰中最古老、应用也最多的图案,复杂的大几何纹自然由早期的小几何纹发展演变而来,而大菱形纹锦在马山一号墓同出的类似纹样就有多种,说明这样的大几何纹在战国时期是比较时尚的,它改变了固有的横竖直条表现形式,而由曲直重叠变化形式构成,并以较粗的线条使之更加醒目,让人耳目一新。构架内的图案一般都很细腻,有回纹、雷纹、点纹、万字纹、十字纹等,主次分明、粗中有细,可见古代人已经善于把简单的线条变得丰富,具备了很强的设计能力。在丝绸上更是想到用两种不同色彩的经线,通过经向提花的技术将其表现出来,且配色都趋于同类色,显得雅致大方。这些构图和配色的完美结合,用于当今也依然极具魅力。
2、动物缠绕纹
蟠螭纹镜是战国时期数量较多的镜类,图案以龙、蛇、怪兽为主要题材,还有凤鸟,造型多以盘曲状呈现,甚至相互缠绕,寓意连绵不断。类似纹样不仅在丝织品上有较多,还在刺绣纹样中成为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如湖北江陵马山一号墓出土的“龙凤虎纹绣”的主题纹样是以龙凤之羽形成一菱形骨架,身体细长、弯曲或卷绕,加之锋利的爪子穿插布局其中,线条舒展,还有蔓草点缀,写意之象较为明显,而其中的虎纹却以写实手段表现,威武刚健,展现了楚文化的浪漫情调。还有“蔓草龙纹绣”纹样将写意的蟠龙与蔓草交错结合于一体,呈对称结构却又造型活泼,装饰艺术感很强,与“四龙镜”中的龙纹同属一种风格。
战国时期还出现一种龙凤共身相蟠的图案结构,形态比较奇特,一般有两种形式,一龙一凤和二龙或三龙一凤的结构。“龙凤合体相蟠纹绣”(图8)的相蟠结构应属二龙一凤,呈“8”字型。龙头和龙尾分布于“8”字型同一侧的上下位置,长嘴细身,而在另一侧的龙身则挺胸挺腹,这样使两条“S”型的龙相合成“8”字构架。在“8”字正中位上方是凤鸟头,下方是凤尾,身体则与龙共身,并在共身处两侧又有凤翅,十分柔美。而这种风格与“战国夔凤纹彩绘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