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代艺术在故乡背后平等
当代艺术在故乡背后平等
靳勒的父亲信道教,母亲信基督,靳勒信当代艺术。
他们的家位于甘肃秦安县石节子村,村里13户人的房子错落有致地坐落于半山腰之中。村子的最高处是一个据说有100多年历史的神仙塔道观,道观中的道长是秦安县道教协会会长,所以靳勒的父亲信道教并不稀奇,而参考基督教在中国农村的盛行,靳勒的母亲信基督也很好理解。至于靳勒信当代艺术,最早只是出于儿时的兴趣,艺术能为他指引怎样的方向,他有很长一段时间并不知晓。
靳勒1966年出生在石节子村,小时候喜欢画画,1986年,他作为村中仅有的大学生考入了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大学入学,他的新衣服是父亲工作时穿的铁路服。家在城市的同宿舍同学分烟时,因为疏忽忽略了靳勒,这让靳勒心里很不是滋味。他那时候是班里最穷的学生。
大学毕业后他走出故乡,在兰州大学教书,又在北京读研究生,办工作室。多年的都市生活中,靳勒做了虫人、鱼人、鼠人、鸟人的雕塑,将人和动物的形态结合在一起,但他从未做过狮人、虎人、豹人、狼人,“因为我的环境让我做虫,让我做鼠。”
回到故乡,石节子依然是那个靠天吃饭,沿用着上百上千年之前的“土厕所”的村庄。水窖积累的雨水是日常用水的来源。自然条件严苛,销路狭窄的作物、果树种植,每年也就为农民带来不超过1000元的收入。
2005年,靳勒一时冲动用金箔把屋里的炕洞和烧炕的工具包裹起来,把院子的小树包裹起来。那棵树的年龄和靳勒差不多,是他父亲亲手种下的。40多年过去了,树还是那样瘦小。
“当代艺术不应该只属于北京、上海、香港这些大都市,当代艺术能不能和村庄发生联系?”
他的疑问很快得到了回答。
2007年,艾未未在博客上募集1001名作品参与者,共同前往德国卡塞尔文献展。艾未未找到了靳勒,靳勒同村民商量,派出了4名村民代表同行。艾未未参展作品《童话》的主体是这1001个来到德国卡塞尔的中国人,这些人中有作家也有音乐人。
石节子村民的卡塞尔留念照片上,他们的表情虽然拘谨,但看得出,他们已与当代艺术同行。
“他们做梦也做不到,一下子能去一个想都没想过,听都没听过的地方,最后他们去了。这对他们的一生都会有影响。他们首先看到的是城市的一个面貌,看到了城市的整洁,看到了外面的房子跟我们的房子不一样,包括看到的街道、马路都是跟我们不一样的,他们回来就一直谈论这些事情,他们就用一个字:好。只会说好,很好。”
2008年春节期间,石节子村迎来了赵半狄和他的“熊猫艺术团”为村民献上的别开生面的“春晚”,请村民吃饭,给每户送烟酒、糖果,发小孩红包。团员们夸张的假发和熊猫造型的头饰在石节子村丝毫没有违和感,村民的笑容淳朴自然,没有讨巧之意。“熊猫艺术团”临走时,村民百般不舍。
2008年村民大会,因为靳勒为石节子带来了未曾有的体验,村民推选他为村委会主任。而靳勒通过卡塞尔文献展《童话》和“熊猫团下乡”两件事,坚定了他将石节子同当代艺术联系在一起的信念。
2008年10月25日,靳勒《主人》个展在798艺术区视空间画廊举行,靳勒和8位村民共同参与其中。他在邀请村民、介绍展览的时候,提到展出的人虫系列的雕塑都是光光的,村民听到后大为诧异,自发从家里拿出不用的衣服,为“虫人”们着装。
在开幕式现场,穿着农民衣服的“虫人”们造型沉重,展厅墙上策展文章的最后一句写道:“在中国社会转型期长期匍匐在主流社会之外的农民,如今当了家,也做了主了吗?”
靳勒同村民站在不远处,微笑着向观众发放他们的邀请函——来自石节子的一包包泥土,里边还埋藏着粮食、水果的种子——以尽地主之谊。
石节子村民对当代艺术的态度,其实很现实。他们一方面觉得艺术很有用,“可以吃上猪肉,可以免费旅游”,另一方面“他们对当代艺术有了一种希望”。
靳勒说,在石节子推行当代艺术,实际上最后还是回到了一个平等的概念。“我就是在这个村庄出生,父老乡亲都像自家人一样。我可能运气比他们好一些,在外边见得比他们多一些,我回来希望分享给他们一些东西,或者让他们找到一些信心。”
“我刚上大学时因贫穷的自卑,更能让我感觉到村民外出打工时的精神状态。我现在通过一些互动,哪怕是非常小的互动,让他们意识到他们也有闪亮之处。尽管我们的物质条件不好,但我们还是有尊严的。”
上任村主任之后,2009年正月初,靳勒成立了“石节子美术馆”。按照靳勒的设想,13户人家每户都是分馆,山上的空地,也属于美术馆的空间。
去过卡塞尔文献展的4户人家成为了最早建立的分馆。靳勒自掏腰包,装裱了100多张照片,其中包括村民们参加卡塞尔文献展、赵半狄“熊猫团春晚”、石节子第一届电影节的影像记录等。这些记录着村民生活痕迹,又和当代艺术紧密联系的影像,同传统的年画竞相争辉。
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试卷.doc VIP
- 5G网络切片计费策略-深度研究.pptx
- 《慢性肾脏病相关心肌病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x VIP
- 标准课程HSK4第十三课教案.docx VIP
- GB4789-3-2016大肠菌群计数培养基原理解析.docx VIP
- 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完整版).pdf VIP
- 22S804 矩形钢筋混凝土蓄水池.pdf
- 木工课程教学课件.ppt VIP
- 一文读懂《公平竞争审查条例》PPT课件.pptx VIP
- 2025年山东省网络安全工程专业职称考试(网络生态建设与治理·中级)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