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裳留给浙江人文风景
黄裳留给浙江人文风景
2012年9月5日傍晚,黄裳先生在上海瑞金医院离世,正在93岁的高龄上。他的离去让很多人忆念他。他给浙江留下了很多人文风景。
黄裳先生有多重身份:记者、散文家、翻译家、藏书家和版本学家。
黄裳是记者出身,1945年至1956年曾在《文汇报》担任记者、编辑,后在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做编剧,在新闻、戏剧、出版领域均有建树。他和梅兰芳、盖叫天、巴金、黄永玉、施蜇存等名家交往密切,是一个学识渊博又富有情趣的人。
作为著名的藏书家,黄裳以书话为人称道,如《西谛书话》《黄裳书话》等。他在《榆下说书》里,谈版刻、谈字体、谈纸张墨彩。他跟周汝昌讨论《红楼梦》,跟钱锺书研讨古典文学,跟姚雪垠辩论《圆圆曲》。黄裳精熟于版本目录学。新中国建立初期郑振铎掌管国家文物局时曾邀请他到北京搞图书版本整理。
黄裳也是有名的翻译家。上世纪50年代,他翻译的屠格涅夫长篇小说《猎人日记》,力求做到既符合原文的叙述习惯和句式结构,又不失汉语表达特点,译笔流畅,不乏诗的意境。他译俄罗斯作家谢德林著的《哥略夫里奥夫家族》,厚厚的四百余页,最早由上海平明出版社于1954年出版,并附有插图。黄裳的翻译才能,与李林有关。李林就是巴金的三哥李尧林,是黄裳在南开中学念书时的英语老师。李林任教之余,埋头文学翻译。抗战后期,李林因病去世,小说《莫洛博士岛》只译了一小部分。抗战胜利后,受巴金委托,黄裳续译这部小说。
黄裳的多重身份中,成就最大是在散文方面,他的散文自成一家。当代名作家叶兆言听闻黄裳过世的消息,发表言论说:“一度流行的文化大散文,黄裳先生功不可没,他的文章是真的有文化,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著名诗人、杂文家邵燕祥称道黄裳散文既雄放阔大,又注重历史细节,深情冷眼,文简质腴,构建了一个极具魅力、蔚然可观的“散文王国”。这个“王国”的建立,与黄裳的记者、编辑、作家、学者的丰富经历与宽阔视野分不开,更是他平生爱书、读书、藏书近乎痴狂使然。
六卷本《黄裳文集》的编者刘绪源先生说:“黄裳的最大特点,我以为有两条,一???说话少;二是看书多。……黄裳看书真多,每次去他家,总是在看书,桌上、沙发上、茶几上,都摊着几本看了一半的书。过去他当编辑,每天中午要上书店,自称是‘书店巡阅使’。后来年纪大了,他也一直买书。”“黄裳在《文汇报》做编辑记者,我以为,最大的贡献是把一大批文化人吸收进来,成为报纸的基本作者,其中就有郭沬若、茅盾、朱自清、冯至、周建人、王统照、李广田、吴晗、费孝通、俞平伯、叶圣陶、马叙伦、钱锺书、杨绛、巴金、靳以……”长期浸淫在书和写书人之中,所以他的散文文采斐然,充盈着浓浓的书卷气。
黄裳追求一种风格崭新的美文,他说:“它新鲜、泼辣,没有脂粉气,更为健康,敢想敢说,有自己的个性、风格。”他的游记体散文脍炙人口。那些历史游记散文,底蕴深厚,韵味深长。
黄裳先生正是以此种散文形式来描绘浙江众多的文化风景。
杭州是黄裳来得最多的城市之一。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黄裳就多次来杭。那是一个春天的下午,他在杭州的一家旧书店里偶然买到一册罗两峰的《香叶草堂诗存》,带到西湖的小划子上闲看,那里面有一组写西湖的绝句,他觉得很有趣,就试用原韵也写了几首。其中两首为:
菰蒲清浅水平沙,着个瓜皮艇子斜。
榜尾斜阳成一笑,为渠烘上脸边霞。
娟娟初月媚黄昏,眼底青螺远黛痕。
数桨声迟人语寂,不知身在涌金门。
“这里说的是在西湖上划船,时间是春天的傍晚。这种小划子,最多只能坐四个人;最好是两个人。没有目的慢慢地荡,荡到不想再荡,或到了吃饭的时候就上岸。我以为这是湖上最有意思的一种活动。”
“我在杭州也曾度过一个美好的秋天。那是1953年,为了给盖叫天先生编舞台纪录片的脚本,我在杭州前后住了两个月光景。就住在里西湖新新旅馆楼上的一间客房里,一推窗就看见了湖,正好对着放鹤亭。每天早上到金沙港盖老家里去工作。主人是十分好客的。下午常常约我一起出去游山或到处闲走,晚上经常就在城里吃晚饭,听评弹。散场以后坐三轮车回家,盖老夫妇顺路把我送回旅馆。静寂的秋夜,已经散尽了游人的环湖马路,朗朗的秋月,森然成行的古树,对岸杭州市上疏落的灯火。”
黄裳对杭州情有独钟。几十年中他无数次来到杭州,灵隐、岳王庙、虎跑、六和塔、云栖,几乎游遍了杭州。《杭州杂记》《〈西湖梦寻〉及其他》《湖上小记》《雨湖》《香市》《古树》《苏曼殊及其他》等都是他描述杭州的美文。而《钓台》《富春》等游记记录了他在富春江、新安江畔的履痕。张岱、张苍水、岳飞、苏曼殊、贾似道以及严子陵、郁达夫等众多历史名人竞聚在他的笔端。他记述山川风物,描摹人物印象,追怀前朝遗迹,品味艺术人生,字里行间处处闪耀着历史文化的光彩。
在绍兴东湖写“石宕”,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