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CT表现及主要鉴别诊断
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CT表现及主要鉴别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特异性影像表现及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以鼻腔为主,多发生于鼻腔前部,以浸润型为主,骨质破坏不明显或轻微局限骨质破坏,易浸润邻近鼻翼、鼻背、面颊部皮肤。结论大多数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表现,可提示诊断。
【关键词】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结;断层摄影;X线计算机;鉴别诊断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00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276-02临床上原发于鼻腔鼻窦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并不少见,据统计,在鼻部恶性肿瘤中,NHL仅次于鳞状细胞癌,居第二位,占鼻部肿瘤的14.13%[1]。鼻腔鼻窦NHL分T细胞型、B细胞型及T/NK细胞型3类,我国以T/NK细胞型最常见。NHL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与鼻窦炎症状类似而容易延误治疗。由于CT能准确显示病变范围及发生部分,对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2年经病理证实为鼻腔鼻窦NHL的患者13人,男8例,女5例,年龄31-85岁,平均年龄56.3岁。病史:1月至1年不等,平均4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者11例,血涕者4例,流涕者5例,鼻翼或面部肿胀发红者2例,头痛者4例。检查:13例均可见鼻腔内软组织肿块,质脆,易出血,10例呈灰白色,3例呈肉芽状,5例表面有干痂或脓痂,4例有血痂。
1.2方法采用GE ProSpeed II螺旋CT机,常规轴位及冠状位扫描,层厚/层距5mm/5mm,矩阵512×512,窗位220HU、950HU,窗宽700HU、2300HU。8例行增强扫描,CT增强对比剂使用碘海醇(300mgI/mol)。轴位与硬腭平行,从下向上扫描至额窦;冠状位与前颅窝底垂直,从前向后扫描至鼻咽部。
2CT结果
2.1右鼻腔淋巴瘤1A、1B:冠状位,右侧鼻腔前部软组织肿块,向上累及右侧上颌窦及部分筛窦,鼻中隔稍向左侧偏曲,骨窗见钩状突可见骨质破坏。1C:轴位,增强扫描肿块中度不均匀强化,右侧鼻翼皮下可见软组织肿块影。
2.2右上颌窦淋巴瘤2A:右侧上颌窦内软组织肿块呈膨胀性生长,窦口开口扩大,向上累及部分筛窦,上颌窦内侧壁可见骨质破坏、缺如。2B、2C:肿块向后累及后鼻孔,并见虫蚀样骨质破坏,右侧翼腭窝内见软组织肿块影。
2.3发生部位鼻腔鼻窦NHL最好发于鼻腔,其次为上颌窦及筛窦,蝶窦及额窦很少见[2-4]。据文献报道,鼻腔鼻窦淋巴瘤的发病率分别为:鼻腔67.8%,上颌窦20.8%,筛窦9.4%,额窦1.9%[4]。本13例中发生于右侧鼻腔鼻窦的8例,左侧3例,两侧同时受累的2例。原发于鼻腔的9例,其中发生于鼻腔前部的8例,原发于上颌窦的3例,筛窦1例。
2.4肿瘤形态、密度其中10例呈弥漫性浸润生长,沿解剖结构蔓延;3例呈团块状肿块样改变。12例密度均较均匀,1例稍欠均匀,平扫CT值35-74HU,平均值58HU;增强扫描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CT值47-91HU,平均值73HU。
2.5骨质破坏9例中出现以下1处或多处骨质破坏。下鼻甲6例,中鼻甲3例,上颌窦(鼻腔侧壁)5例,筛窦4例,鼻中隔2例,眼眶壁1例,蝶骨1例,其中1例B细胞型淋巴瘤出现鼻腔受压、扩大。4例未见明显骨质破坏。
3讨论
3.1NHL好发于全身各处,在头颈部以浅表淋巴结、扁桃体、咽部等部位常见,还可见于脑实质、鼻腔鼻窦及眼眶内。原发于鼻腔鼻窦的NHL少见,仅占全部NHL的2%-8.3%。关于本病的病理来源,多数专家认为原发于鼻腔的NHL以T淋巴细胞为主,而原发于鼻窦的以B淋巴细胞为主;但押味和夫[2]认为鼻腔鼻窦NHL多源于NK细胞,其病理组织学分为肿瘤形成型和浸润破坏型。鼻腔鼻窦NHL呈膨胀性浸润生长,其密度一般均匀,增强后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肿块与鼻腔鼻窦黏膜分界不清。肿瘤浸润生长时常可以沿固有解剖结构向周围浸润、蔓延。可以透过鼻中隔或经后鼻孔累及对侧鼻腔,呈鼻中隔前部两侧非对称性肿块;可以向上蔓延,累及筛窦、蝶窦、眼眶;向后累及鼻咽部;向外蔓延累及上颌窦,范围广泛时可以累及颞下窝及翼腭窝;也可以向鼻前庭生长并浸润鼻翼、鼻背及邻近面部皮肤,如鼻背部皮肤明显增厚,可以出现皮下肿块或皮下脂肪间隙消失,这是淋巴瘤的一个相对特异性的表现[5]。
由于鼻腔鼻窦NHL易沿皮肤或黏膜下淋巴管向周围组织器官蔓延,常造成邻近皮肤增厚,表现为鼻翼、鼻背、面颊部、内眦、泪囊及眼睑软组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电力负荷曲线与用电负荷预测(ppt 65页).pptx VIP
- 体例格式8: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1学习任务考核方案.docx VIP
- 肺心病护理课件.pptx VIP
- RFJ05-2009 人防工程设计大样图.docx VIP
- 低空经济基础设施框架指引(2025版).pdf VIP
- AI大模型训练大规模智算中心建设方案【239页WORD】.docx VIP
- 体例格式10: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1学习任务信息页.docx VIP
- 循证药学理论与证据质量评价方法答案-2025年四川中科执业药师继续教育.docx VIP
- 南方新课堂金牌学案 地理七年级上册(配湘教版)教师正文.pdf
- 体例格式9: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1学习任务工作页.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