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探究活动”教学探索.docVIP

初中数学“探究活动”教学探索.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数学“探究活动”教学探索

初中数学“探究活动”教学探索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中探究活动的安排数量增多,内容丰富,探究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大量的探究活动,经常反复地吸取探究中所积累的经验才能取得有效的成果。所以,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汇总的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在问题探究中不断地质疑和释疑,使数学学习在探究这一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下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词:初中数学 探究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041-01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的确,没有探索,就不会有新的发现。现行教材中的探究活动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我们在教学中要转变观念,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要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和内容,精心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创造欲。   1 借助探究,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我们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而且要让学生有更多参与探索的机会和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烈兴趣。   例如,(1)一张纸的厚度为0.09 mm,那么你的身高是纸的厚度的多少倍?(2)将这张纸连续对折6次,这是它的厚度是多少?(3)假设连续对折始终是可能的,那么对折多少次,所得的厚度可以超过你的身高?先猜一猜,然后计算出实际答案,你的猜想符合实际答案吗?   对于(1)、(2)两小题学生不难解决问题,对第(3)小题学生会有五花八门的答案,而又对自己的答案不抱有足够的信心,此时学生的探索欲望就会被激发出来,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从(2)小题受到启发,去寻求答案的计算方法,最后发现答案出乎意料。通过此例让学生在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探索中求知,去探究生活中有趣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   2 体验探究,提升知识   探索性学习内容立足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许多活动内容符合基础性、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原则,通过类比探究、归纳探究、实验探究、发散探究、演绎探究等多种形式,进行探求新知、进行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   例如,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在取各个不等式的解的公共部分时,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若,你能说出下列四种情况,不等式的解吗?用数轴试一试(请与你的同伴交流)。   学生掌握了由具体数字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法后,借助数轴独立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整理与总结,从而得到解不等式组一般的结论和方法,从而达到认识的深化与认知结构的完善,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自然的升华,通过归纳探究,经历知识的形成性过程,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3 利用探究,突破难点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疑难点,如不借助于一定的探究手段,就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也很难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例如,用小立方块搭一个几何体,使得它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问题:这样的几何体只有一种吗?它最少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最多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通过尝试达搭小立方块,相互合作,相互出点子,得到多种答案,并总结出最少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最多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   再问:根据主视图和俯视图,你能否不通过搭几何体模型,直接确定它最少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最多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并概括出:由俯视图确定小立方块的摆法,根据主视图确定每列的最高层次,即每列小立方块的个数。   最少摆法中所需小立方块的个数:3+2+1+1+1+1+1=10,如图3所示;最多摆法中所需小立方块个数:3+3+3+2+2+2+1=16,如图4所示。因此,最少需要10个小立方块,最多需要16个小立方块。   4 利用探究,渗透方法   探究性课堂教学除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例如,先任意画一个梯形ABCD,连结两腰的中点E、F,线段EF叫做梯形ABCD的中位线。测量中位线EF和梯形的两底AB、CD的长度,看一看它们有什么关系。再画几个梯形试一试,说出你的猜想,并予以证明。用你的猜想能简化梯形的面积吗?   学了三角形的中位线,通过类比、迁移的思想方法要猜出结论并不难,难在同样用类比迁移的思想方法来完成证明。教师可作适当的提示:如何转化三角形的中位线。通过此题的探究不仅渗透了类比、转化的思想方法,还培养了从合情推理到演绎推理的思维过程,感悟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5 结合探究,引导创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