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选秀时代”文化忧思.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后选秀时代”文化忧思

“后选秀时代”文化忧思   选秀节目已经“审美疲劳”   若要细究起来,国内的选秀节目可以往前推20多年,当时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其实也是选秀,至今这一节目培养出的歌唱家不计其数。但真正以娱乐的名义,以商业运作为主导的选秀节目,则要从2004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说起。此后,中央电视台的“梦想中国”、东方卫视的“我型我SHOW”、山东卫视的“天使行动”,及至近年湖南卫视的“快乐男声”、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等选秀节目层出不穷,粗略估算,类似的节目不下30个。   这么多的选秀节目,真是让人应接不暇,而由此给观众带来“审美疲劳”也是不争的事实。《国际先驱导报》曾联合新浪网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参与投票的3 000人中,认为对选秀节目“已经审美疲劳”的人比例高达88.53%,选择“没有审美疲劳”的比例只有2.40%。??致这样的结果,除了选秀节目过于泛滥,其实还有深层的原因。   过分的商业包装令公众有点反感。这里所说的商业包装,除了广告冠名、与通讯运营商合作等那些“狂轰滥炸”的广告、抽奖、短信参与外,还有那些为了煽情而造假的包装。节目制作方大多很会编故事,比如说某选手的身份是服务员、卡车司机、搬砖的、扫地的,社会地位相对不高,但是他不放弃心中的梦想,始终坚持自己,最终站在台上获得成功。但是,隔天该选手就被网上爆料是专业钢琴八级、声乐专业的。这种自抽嘴巴的伎俩一再出现,观众怎能不反感?   缺乏创新是选秀节目的一大“硬伤”。许多人都知道,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模仿的是美国的电视节目《美国偶像》。“超级女声”火起来后,国内其他的选秀类节目又开始模仿“超级女声”,这种“跟进式”的节目运作方式,几乎注定一开始就创新不足。正如有观众调侃的那样:“选秀选秀,不外乎一个人演,几个人评,主持人煽情,选手流泪,观众跟着喊起来。”这种“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的做法,也难怪观众厌烦。   负面新闻引发公众质疑。国内的选秀从诞生开始,就一直伴随着负面新闻,包括晋级赛有“黑幕”“内定”等传闻,使得该类节目的公信力不断下降,从而带来了受众资源的“非正常流失”。另外,人们对歌唱类选秀中出现非专业评委也颇有微词,比如湖南卫视“中国最强音”的“导师”章子怡,她的“弟子”居然最终夺冠,让郑钧、罗大佑、陈奕迅等专业评委情何以堪?也让观众质疑评选的公正性。   此外,评委过分的表现欲、毒舌、善于掉眼泪也不太讨观众喜欢。比如过去的“超女”评委柯以敏动不动就“示范一段”,黑楠不留情面的毒舌,现在的“中国梦之声”的评委黄晓明和韩红经常哭到不能自已,都让观众觉得“有点受不了”。   所有这些,都使观众对选秀类节目产生了“审美疲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国内各大电视台的选秀节目再不改进、不完善,依旧沿着这个模式“选”下去,受众关注度持续下降将是注定的结局。   选秀节目的“红”与“黑”   文化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指出,选秀节目的意义在于它最好地发挥了大众的参与,“海选”的意义在于它真正实现了任何一个人都有30秒的机会,任何人都可以“想唱就唱”,每个人都有可能在这个节目里获得一个均等的机会,每个人都有实现梦想的可能。   是的,不得不承认,选秀确实给了普通大众一个展示才华、实现梦想的机会,尽管说获奖的选手并非真的就“普通”,例如李宇春等人原本就是音乐专业出身,但全国音乐专业的学生千千万万,少数几人通过选秀脱颖而出,也算是一次公平的选拔,对许多正在追梦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正面的激励,由此带来的积极效应是不容忽视、不应否定的。   但就此认定选秀就是人人都能参与的比赛就大错特错了。我们可以通过下面一则事件来看看参加选秀究竟要付出什么:据《现代快报》报道,19岁的少女小曼,至今已经参加了超过百场的选秀节目,从来没有进入过前20名,但她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想借此成名,让大家都喜欢她。小曼的家境不好,母亲是下岗工人,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公司职员,在已经花去3万元参加选秀的情况下,她却要父母再给她10万元“包装费”,让她可以找一个10至20人的伴舞团、买精致的道具,无奈家里支持乏力,母亲还因此被气出病来。   这个例子让人痛心。窥斑见豹,千万不要以为参加选秀就是“报名参赛”这么简单。当然,如果只是抱着“重在参与”的心态“去玩玩”,那另当别论;若想在选秀中崭头露角,除了要花报名费、路费、食宿费、服装道具费等基础费用,拉票攒人气也必不可少,如果没有一定的商业利益驱使,谁会傻乎乎给你呐喊、投票?由此可见,在这个五花八门的选秀时代,选秀的本来面目已被逐渐扭曲。一方面,选秀活动所炮制的“丑小鸭”蜕变成“白天鹅”的故事,强烈震撼着年轻人稚嫩而充满幻想的心,诱导他们不屑于苦读修业而幻想一夜成名;另一方面,选秀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