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徐州,谈灵璧石鉴赏与收藏.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游徐州,谈灵璧石鉴赏与收藏

游徐州,谈灵璧石鉴赏与收藏   一、前言   中国雅石界传统的赏石理念推崇“瘦、皱、漏、透”的赏石原则与丑石观,这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与米芾玩赏灵璧石时提出的赏石理念,对两岸的赏石、藏石、论石理念影响颇深。笔者特地到徐州奇石市场探访这段珍贵历史典故的由来,并揭开灵璧石的魅力之谜。   二、灵璧石的由来   灵璧石又称“八音石”,因产于安徽省灵璧县磬石山一带而得名。根据宋代杜绾《云林石谱》记载:“宿州灵璧县地名磬石山,石产土中,采取岁久,穴深数丈。其质为赤泥渍满,土人以铁刃遍刮三两次,既露石色,即以黄蓓帚或竹帚兼磁末刷治清润,扣之,铿然有声……”   根据《灵璧志咯》记载:“灵璧有七十峰,产有磬石、巧石、黑白石、透花石、菜玉石、五彩石等,山川灵秀,石皆如璧。”灵璧石又称磬石,大多数产于与徐州接壤的灵璧县,古代以“灵璧”为县名,主要是取“山川灵秀之钟,石皆璀璨如璧”之意,也是灵璧石名称的由来。   由于灵璧县历史上曾属于徐州管辖,而且产地方圆几十里以及数十座山峦大多在徐州境内,其中最著名的磬石山,距徐州只有五十公里。   徐州古代称彭城,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是汉高祖的故乡,绵延四百余年的汉代王朝的发祥地,因此是拥有丰富的两汉文化的教育基地,也是灵璧石产地,并且有闻名于世的奇石市场。   近年来,随着中国赏石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徐州又以中国名石之一——灵璧石产地的优势,广受雅石界瞩目,带来徐州奇石市场的再次兴盛发展。   三、灵璧石的历史典故   徐州有3500年的赏石文化史,中国第一部政书《尚书·禹贡》就有徐州泗水磬石进贡的记载。   自唐代开始,中国赏石风气渐进,灵璧石就被赏石家钟爱,也逐渐成为帝王将相争相收藏的对象。南唐后主李煜是徐州人,也醉心徐州灵璧石,并把灵璧石制作成砚台使用,世称“灵璧石研山”,又称“海岳庵砚山”。   将灵璧石以生活审美玩赏的首推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苏东坡一生宦途多舛,屡遭贬迁,但他玩石始终未改其豪放豁达之态度。他任宿州知府时,交友甚广,常亲自采石,以石会友,并提出了“石文而丑”的丑石观,对后世赏石理念影响颇深,使现代很多玩石者认为原来雅石越丑越好,对现代禅石理论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根据历史记载:宋仁宗熙宁十年(1068年),苏东坡带着续妻王氏到宿州任知府,当时灵璧县属徐州管辖,苏东坡常到灵璧县巡察、采石、拜访石友、论石、赏石,他特别喜爱灵璧县张氏灵兰园内的一块“小蓬莱”的奇石,遂写下了《张氏园亭记》。   苏东坡还收藏了许多灵璧石,其中的“小有洞天”、“雪浪石”、“仇池石”等都颇负盛名。他评论“雪浪石”之姿态为“岂多言”,还将其住处命名为“雪浪斋”,可见他钟爱灵璧石的程度了。   将灵璧石以生活审美玩赏的第二位是北宋大书画家米芾。根据历史记载:北宋米芾(1051-1107年),中国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天资高迈、人物萧散,世号“米颠”。米芾的爱好特别多,除了诗书画以外,还非常喜好奇石。他善于观察事物,并能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石头中,发现它们夸张、怪诞和富于变化的美学特征,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乐趣。   米芾在涟郡(今江苏涟水县)做太守时,因涟郡靠近灵璧县,灵璧县又产灵璧石,米芾听百姓说河边空地有一颗奇形怪状的奇石,由于太奇特,当地百姓以为不祥之怪物,都不敢搬回家。米芾知道后,便命令属下把怪石“请”回家。米芾看到怪石后十分惊喜,立刻在庭下设案拜席,像拜天公一样隆重,他跪拜说:“我欲见石兄二十年矣。”当时主掌谏议的官员认为米芾拜石举动已失官威,遂加以弹劾谗谤,米芾终于被罢黜官职。   又有一次,米芾在进州治的官署看见一颗奇石,便说:“此石丈应受我一拜。”由此可知米芾拜石不止一石,不止一处。他称石为丈、拜石为师的行为,就是“米芾拜石”的历史典故的由来。后来的齐白石、任伯年、张大干、陈洪绶、溥心畲等大师,都曾以《米芾拜石》为画题且闻名于世。   由以上故事可知,米芾嗜石如痴、如狂、如颠,虽然他“玩物丧志”,不是一位勤政的好官,可是他从石头中悟出了书画独特的米点皴手法,已足以使后代子孙喝彩了。米芾对石头的痴爱也是旷世未有的,他归纳前人的玩石心得,糅合他在书画上的创意提出了“瘦、皱、漏、透”的赏石原则,被人封称为“石圣”。米芾赏石的原则至今仍为两岸赏石、论石的指标。   到了清代,曾为灵璧石御笔“天下第一名石”的乾隆皇帝,在徐州行宫迎门摆放的庭院石“青云片”已成为名古石,见证着徐州灵璧石文化的发展及久远的历史。   近代两岸赏石理念又加上了苏东坡的“石文而丑”和清代郑板桥丑而雄、丑而秀的丑石观,所以“瘦、皱、漏、透、丑”就成了品石的五德。   四、灵璧石的质地与成分   灵璧石是结晶很细、结构致密的碳酸盐岩风化而成的雅石,是中厚层状灰岩黑色泥晶结构,中厚层次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