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马 埋藏地下绚烂良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三彩马 埋藏地下绚烂良驹

唐三彩马 埋藏地下绚烂良驹   “唐三彩”这个名字在唐代及后世的历史文献中无从寻找,人们发现它是在二十世纪初,1905―1909年修建陇海铁路时无意中毁坏了洛阳附近的唐墓,墓中造型精美、色彩斑斓的陶器引发了世人注意。这种陶器主要出土于唐墓,又多为绿、黄、褐三色相结合,故称为唐三彩,以马俑为代表的唐三彩,并不只有三种颜色,而是多种色釉的配搭,绚烂夺目。   三彩马也是唐代良驹在形态和神韵上的最直观呈现,这时期的马不像汉马那般气势雄大,也不似魏晋南北朝时的清瘦俊秀,而是饱满圆润,结构分明,气质优雅,写满大唐贵气。   厚葬风潮与唐人爱马   87版《红楼梦》中,贾夫人的房间里摆了一件唐三彩,这近乎荒唐。唐三彩虽漂亮,但像花瓶一样摆在房间里是不吉利的,因为在唐代,三彩多作为明器用来随葬,是墓主人身份的象征。   唐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和陶瓷业的繁荣,为唐三彩的诞生准备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证,但作为一种釉色陶器,它的吸收性差,在日常使用时远不如青瓷和白瓷适用,为唐三彩提供销路的是唐代一度盛行的厚葬之风。唐睿宗时曾有,“王公百官竟为厚葬,偶人像马,雕饰如生,待以炫耀路人……”至唐玄宗开元年间,亦有百官士庶厚葬其亲,争相效仿,奢靡成风。   唐三彩的始祖――汉代铅釉陶和南北朝釉陶就是作为随葬器而存在的,发展到唐代,三彩陶器作为二次烧成的器物,不易变形,容易制成所需要的器型。这种制品色彩绚丽,烧制不多,属于罕见之物,也只有贵族官僚的墓穴中才会出现。   在盛行厚葬的唐代,墓葬的随葬器物极其丰富,但物品的数量和种类因官品的高低有严格的限制,不得僭越。唐王朝设立了专门机构负责管理和限制,并颁布规定对随葬三彩器实行限制。如规定:“三品以上九十事(件、套);五品以上六十事;九品以上四十事”,且规定各种器物的高度应在一尺之内,但根据考古发掘,当时的随葬冥器数量和高度大都超过了规定,有的三彩马已高达 1 米以上。   唐代三彩器中,以马俑最为著名,这有一定的社会根源。在唐代,打马球、狩猎、赛马等是非常普遍的马上贵族项目,从宫廷到民间,均以此为乐事,女子也可骑马狩猎。唐玄宗赴泰山祭祀还带了数万匹牧马跟随,远远看去,“色别为群,望之如云锦。”   除了游乐,唐代也把狩猎作为武备之事,唐太宗曾一再强调:“今天下无事,武备不可忘。”马是重要的战备物资,太宗、高宗都曾多次派人到境外采购马匹,周边国家和地区经常给唐朝进贡,礼品中往往有大批的骏马。据《新唐书?兵志》记载,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到高宗年间,在太仆张万岁主持马政管理下,唐朝政府直接控制马匹的数量由唐初的 5000 匹增至 70.6万匹,开元十三年,马匹的总数也有 43 万匹。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唐人爱马,不分阶级和身份,是一种真正的全民行为,理所当然,文武百官也都喜欢选用三彩马作为重要陪葬品来显示地位与财富。   开中原良马新纪元   唐以前,中原马多是头大体矮颈粗的短种马,而唐马大多体型高大,矫健有力。唐代从立国之初,就一直为获得西北地区品种优良的骏马而努力。唐大历八年,一名回鹘使者一次性赶来了 1 万匹草原骏马,请求与唐朝互市,唐代宗在国家财政拮据的情况下,仍然从中挑选了 6000 匹。这些外来马有的作为宫廷御用,但更多的用来改良马种,此后唐朝马的品种得到了很大的改良。诗人李白说:“天马来出月氏窟,背为虎纹龙翼骨”,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墓前石刻中,可以看到这种体型粗狂背生双翼的“天马”形象,可以说,唐马开辟了中原历史上良马品种的新纪元。   现在出土的三彩马在形态上各有风采,但都有着唐马共同的特征:气宇轩昂,有个性,有姿态,线条流畅,骨肉均匀,加上斑斓绚丽的彩釉,与以往的马艺术品大有不同。   唐三彩马一般头比较小,头颈长而硕实,体形肥壮,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强劲有力。马身的细节,如眼睛、耳朵、筋骨、肌肉等部位刻画得十分写实,不管是静止的马还是运动的马,都是一匹活生生现实中的马,甚至可以辨认出不少马的品种,如中亚的大宛马、新疆的乌孙马、甘肃的混血马和蒙古马等。   1977年,在洛阳关林出土的盛唐时期黑釉三彩马,长80厘米,高66.5厘米,全身挂黑釉,头、鬃、尾、鞍四足等处施白釉,最为精美绝伦。此马四足高立,低首作鸣叫状,形态最为罕见,在造型上遵循“圆―方―圆”的构思法则,头小、颈长、骠肥体壮,比例准确,色彩纯正华贵。马的躯身肥壮,但腿部细小,突出表现的是肌腱和骨骼,马圆浑而不臃肿,矫健而优雅,是公认的三彩马佳品。   “五花马”可能并不存在   三彩马多为四方造型,有的腾空而跃,有的缓步徐行,有的追逐戏耍,有的昂首嘶鸣……立型马的前面两足八字岔开,绷直站立,后两足稍稍弯曲,犹如随时准备奔赴疆场,很少出现前足抬腿的形态。   永泰公主墓出土的著名“唐三彩双马俑”,一匹昂首向青天在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