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映世界乌镇戏剧节
对映世界乌镇戏剧节
从今年5月起,乌镇戏剧节将不是一个孤立的名字,而将与英国的爱丁堡戏剧节、法国的阿维尼翁戏剧节遥相呼应。
今年5月,古老的江南小镇乌镇迎来了一个戏剧节。11天里,乌镇营造了一个如梦如幻的戏剧之境,剧场有戏,街角有戏,水边有戏。
千年古镇,在水乡空气里氤氲成戏剧节的华丽背景;6台经典大戏是“招牌”,12场青年竞演是“摇篮”,十几场中外大师的小镇对话彰显“高度”,五大洲120多个艺术表演团体带来的500多场街头嘉年华狂欢,则让这场国际戏剧艺术交流盛会充满众乐乐的“趣味”。
从一开始,乌镇戏剧节就充分表现出文化共享的热情姿态,以及国际交流的开放气象。戏剧节总策划丁乃竺接受专访时说,对全球戏剧人来说,乌镇戏剧节将不是一个孤立的名字,而将与英国的爱丁堡戏剧节、法国的阿维尼翁戏剧节遥相呼应。
乌镇戏剧节的年度主题是“映”,“取‘戏剧映出生活的多彩,生活映出戏剧的变幻’之意”。戏剧节发起人之一黄磊说,“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首届戏剧节就是期望从交流与对话开始,将东方与西方、古老与现代、生活与舞台、观众与大师和谐地映衬。
古老小镇遇上现代戏剧,东方戏台转变国际舞台。走在西栅街区,“映”无处不在。斑驳老墙上锃亮的镜面指示牌映出行为艺术,既强烈冲撞又如“撞色”般协调。船头的京剧表演倒映于水波中,也映出观众的欢乐。乌镇这场“映”之梦,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交融、碰撞、映射,像水墨画一样慢慢晕染开来……
交融:铁轨之舞,首“舞”中国
5月10日,著名美籍华裔剧作家黄哲伦与国内研究者的对话,拉开了此次乌镇戏剧节15场“大师小镇对话”的序幕。作为6部特邀大戏之一,他的早期作品《铁轨之舞》也在戏剧节开幕当日首演。
《铁轨之舞》讲的是早期华工在美国修铁路时一次罢工事件中隐秘动人的故事。这是这部戏诞生30年来首次登上中国舞台。“其实,长久以来,我的戏哪怕在世界各地包括亚洲的一些城市上演,但是总没有机会在中国正式演出,对我而言是有些痛苦的”,黄哲伦觉得自己年纪越长越亲近故土,“因此,我很激动???但也有一些紧张,不知道中国观众对我评价会怎么样?”
《铁轨之舞》选的是梨园戏古典剧场——国乐剧场,以全英文对白配上舞台一侧的中文字幕。当穿着华工衣服的演员以英文唱出高亢婉转的京剧唱腔,满场观众,无论是黄皮肤、白皮肤还是黑皮肤,都得到了最新奇愉悦的艺术体验。
从各个角度看,《铁轨之舞》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交融的结晶,而黄哲伦的所有剧作也几乎都烙上了跨文化的深深印记。黄哲伦现身乌镇沈家戏院。“我是一个‘差劲’的中国人,对中文不会听不会说也不会写。”他微笑着说。
“你为什么在1980年想到写《铁轨之舞》?当时会不会担心别人不会对这个冷门题材感兴趣?”面对这个问题,黄哲伦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美国人开始渐渐意识到华人移民的历史,而他也越来越关注移民问题。他说,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亚非裔新移民、同性恋、女权主义等一些曾经被认为非主流的话题渐渐变得重要,并成为颇具争议性的题材进入艺术领域,这些都进一步激发了他寻找自己的意识。“每当遇到身份的质疑,我就写一出剧去探讨、寻找自己。”他说,寻根意识成为他从事戏剧工作数十年的原动力,他把中国人写进美国戏剧史。
他在东西方最被广为熟知的作品是《蝴蝶君》,这部戏探讨西方人如何看待中国人,《蝴蝶君》也因此成为他进入人生或创作的另一阶段的标志。
他最成功的作品,都是在进行身份的追问。与黄哲伦交流,话题中也不可回避文化差异和身份认同。“这30年中,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发生了很大变化。”他说,一开始美国人只是抱着好奇的态度,但随着中国越来越强大,中国开始占据他们的重要视野。与此相对应,亚裔剧作家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
尽管华裔身份可能被标签化,但黄哲伦始终认为,越是具体的越具有普遍性意义,越是中国的就越是世界的。他的下一部作品名字是《功夫》,是关于李小龙的故事,依然以“中国”为题材。黄哲伦说,短短几十年,中国迅速走向世界中心。而他在经过了漠然、犹豫、困惑之后,也与中国的距离越来越近。尽管早已被美国主流戏剧界视作最受认可的“自己人”,黄哲伦始终在用创作寻找自己的根之所在。
分享:跨越时间与文化的莎士比亚
5月13日,乌镇戏剧节上演重量级对话——华语世界最为知名的导演赖声川与美国现代剧场教父罗伯特·布鲁斯汀,就“跨越时间与文化的莎士比亚”展开交流,中美文化尽显机锋,在层层剥茧中梳理还原了多年来被分享、被敬仰和被误读的莎士比亚。
布鲁斯汀几乎排过所有莎士比亚剧作,此次在乌镇戏剧节上演的《最后的遗嘱》,便是由他编剧的有关莎士比亚晚年如何订立遗嘱的故事。
莎士比亚和他的戏剧、诗作,是人类文化的共同瑰宝。但关于这一点,赖声川和布鲁斯汀都认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