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章人际吸引
3.焦虑/矛盾型 那些想要寻求亲密关系,但却担心伴侣不会回应自己的爱,不会和自己在一起的人被称为焦虑/矛盾型。 他们形容自己最重要的爱情关系为完全占有、希望有爱的回应、情绪上的起伏、强烈的性吸引和嫉妒。 他们更容易一见钟情,并且感觉自己在爱情中和工作上都不受重视。 与安全型的人相比,他们倾向于形容自己的父母为干涉的、苛求的、婚姻不幸福的。 四、爱情类型 (一)加拿大社会学家约翰·李将男女之间的爱情分成六种不同的爱情类型: 1.情欲之爱,也称浪漫之爱。一见钟情式的爱情较容易发生在这种类型之中。情欲之爱者非常注重外表的吸引力,能很快进入爱情。 2.游戏之爱。这种爱情类型的人,从来不会把爱情当作严肃的事情。他们将爱情视为一场游戏,视自己为这场爱情游戏中的高手。虽然他们并不想给别人造成伤害,但事实上却往往如此。 3.友情之爱。这是一种缓慢发展的爱情,恋爱关系式从友情中慢慢演变而来。相似性在情侣间极为重要。 4.现实之爱。这是十分讲求实际的爱情类型。他们会站在现实的角度上,选择最符合其条件的情人。这些条件包括家世、学历、能力、未来成就,等等。 5.激情之爱。对情人有强烈的依赖感、占有欲。他们的情绪常处在两极化,总为恋爱对方的喜怒哀乐而牵动着。 6.奉献之爱。这是一种无私、给予的爱情类型。这种恋爱者视付出爱情为理所当然,永远把对方的快乐、幸福放在自己的前面,希望爱人一切都好而不求回报。 (二)Huston将恋爱分为四类 1.加速-停止型:起初进展极快,然后逐渐缓慢,无法走入婚姻。 2.加速型:速度不如加速-停止型快,走得顺畅,感情有增无减。 3.中度型:速度较前两型慢。 4.延长型:步调慢,长路多年,也许有结果,也许说分手。 五、恋爱心理发展的一般过程 (一)异性疏远期 一般在12~14岁之间。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由于生理发育的急剧变化,引起心理的不安、害羞,使男女之间在心理和行为上出现隔膜,关系疏远甚至反感。不过,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由于各种传媒的发达以及人们观念上的日趋开放,这一阶段的表现己越来越不明显。 (二)异性向往期 一般在15~16岁之间。随着性生理的发育,尤其是性意识的发展,男女生逐渐从疏远、抵触开始转向为彼此产生好感,愿意在一起学习、游戏和活动。 (三)异性接近期 一般在16~18岁之间。随着性生理的进一步成熟,异性间产生向往和倾慕,往往采取各种方式接近异性,和异性相处感到愉快,初恋开始出现。 (四)爱情产生期或恋爱期 18岁以后,随着性生理和性意识的成熟,男女生交往频率的增加,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多数青年进入恋爱状态。 从年龄上看,多数大学生处在上述性心理发展的后两个阶段,但由于个人经历及自身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在恋爱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上的表现,可能有很大的落差。 六、爱情与喜欢 爱情在爱的形式、内容、求爱方式等方面,具有一定时代、民族、阶级和国家的一些具体特点。 喜欢与爱情是两种既密切关联但又各不相同的情感。 喜欢的最主要的两个因素:一是人际吸引的双方有共同的理解,二是喜欢的主体对所喜欢的对象有积极的评价和尊重。 与喜欢不同,爱情有如下三个最重要因素: (1)依恋。卷入爱情的恋人对伴侣有着高度的依恋感,尤其在孤独时,会特意地去寻求伴侣的陪同和宽慰,而别人不能有同样的慰藉作用。 (2)关怀与奉献。恋人之间彼此会高度关怀对方,愿意为对方不计回报地付出,同时感到让对方快乐和幸福是自己的责任,并且对对方的不足表现出高度宽容。 (3)亲密。被爱情所裹挟的恋人,对对方有着高度的信赖,并且也有特殊的身体接触的需要。 七、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对爱情展开科学研究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如果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恋爱的双方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心理学家德瑞斯考尔等人借名于莎士比亚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称这种现象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问题:在爱情关系中还有哪些心理现象?试分析原因。 八、爱情关系中经常出现的一些现象 1.一见钟情 这是初恋时一种常见现象。就是说某个异性突然“闯入心扉”,引起了“不能自已”的爱慕之心,或者叫做“春情波动”。 “一见钟情”虽然还算不上真正的爱情,但它对真正的恋爱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作为爱情的始端,或者是最初的基础。 一般,青年人到了适当的年龄,在脑海中就树立了自己理想爱人的模式,而一旦某个与这个理想的模式基本吻合的异性受到你集中的注意,他(她)就会一下子拨动你心底的爱情之弦,引起感情的强烈向往,于是“一见钟情”出现了。 “一见钟情”往往与“第一印象”有很大关联。 又称爱情错觉,是指错误地自以为某个异性爱上了自己的主观感觉。 它的产生主要受对方言行举止的迷惑和自身主观体验的影响。 产生“爱情错觉”的人,由于自己爱上了对方,于是想着对方也一定在爱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