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8章 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新正稿).ppt

  1. 1、本文档共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8章 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新正稿)

第八章 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 第九章 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 第一节 人际关系 第二节 人际吸引 第三节 心理健康 第一节 人际关系 美国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 美国钢铁大王、成功学大师卡耐基——“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 美国石油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我愿意付出比天底下得到其他本领更大的代价来获取与人相处的本领。” 第一节 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概述 1、人际关系的概念 所谓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就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 心理距离——交往过程中个体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与他人在地理空间上保持的距离 第一节 人际关系 不容侵犯的个人空间 心理学实验发现,如果会场中有10个依次排列的座位,在6号和10号位子上已经分别坐上了两个人。走进会场的第三个陌生人一般会选择8号位子,而走进会场的第四个陌生人一般会选择3号或4号位。 第一节 人际关系 2、人际关系的构成 (1) 认知成分 :指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肯定还是相互否定,以认识上的一致为相互选择的标准 (2)情感成分:指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喜爱还是厌恶,以情感上的倾慕为相互选择的标准 (3)行为成分:指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交往还是相互隔绝,以行为上的共同活动为相互选择的标准 第一节 人际关系 二、人际关系的作用 1、沟通信息 2、心理保健 3、提高工作效率 4、自我认识 5、促进自我发展 第一节 人际关系 三、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 1、社会交换理论 2、舒茨的人际需要三维理论 3、霍妮的人际关系理论 4、社会需要理论 5、社会实在理论 6、唤起层次理论 第一节 人际关系 1、社会交换理论 创始人: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Homans) 理 论: (1)双方都受益原则(利润=所得报酬-所付出的代价 ) (2)公平原则 (3)代价与报酬的关系理论 (4)个体从人际关系中的获益 第一节 人际关系 1、社会交换理论 人际模式: (1)自己的获利多于投资,对方获利少于投资; (2)别人获利多于投资,自己的获利少于投资; (3)双方获利基本相等; (4)双方都吃亏。 第一节 人际关系 2、舒茨的人际需要三维理论 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姆·舒茨(W.C.Schute,1958) 理 论:人有自发的人群关系倾向 类 型:容纳型、控制型、情谊型 第一节 人际关系 3、霍妮的人际关系理论 创 始 人:霍妮(K.Horney) 类 型:谦让型、进取型、疏离型 修正理论:合作型、竞争型、分离型 第一节 人际关系 4、社会需要理论 创 始 人:心理学家魏斯(Robert Weiss) 理论(六条基本的“社会关系律” ): (1)依附的需要 (2)社会整合的需要 (3)价值保证的需要 (4)可靠同盟的需要 (5)寻求指导的需要 (6)关心他人的需要 第一节 人际关系 5、社会实在理论 创始人:菲斯汀格(L. Festinger) 理论: 为了维护和发展有效的团体活动,使团体活动协调而有秩序,必须开展人际交往。当人们对自己的态度和意见正确与否的判断无确定事实上标准时,就采用现实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来评判事物,往往将周围其他人的态度、意见或行为作为暂时性判断标准,认同团体的意见与行为,以使自己的认识行为与团体保持一致。 第一节 人际关系 6、唤起层次理论 创始人:赫伯(Hober) 理论: 通过情绪唤醒与亲和行为的关系的实验提出唤起层次理论,即认为人们在心理上都有一个最适宜的社会刺激量,当社会刺激量超过了这个最适宜的刺激量时,就会引起人们追求安静的需要;当社会刺激量低于这个最适宜的刺激量时,就会引起人们追求交往的需要。 第一节 人际关系 四、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状态 加拿大蒙特利尔精神科医生柏恩在《人们玩的游戏》书中提出相互作用分析理论,分析人们在交往中所处的心理状态。认为,人的个性是由三种心理状态P、A、C构成,即:Parent(父母)、Adult(成人)、Child(儿童)。 三种心理状态的特征 例如: 下属:主任,我不太舒服,想请假回去休息。(CP) 主任:可以,回去吧,留下的工作明天再做好了。(PC) 期望状态的非互补状态出现,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