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个人风格和创新技术.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艺术个人风格和创新技术

艺术个人风格和创新技术   引 言   桌上放着三本书:黑格尔著,朱光潜翻译的《美学》;丹纳著,傅雷翻译的《艺术哲学》;阿恩海姆著,腾守尧翻译的《艺术与视知觉》。   在网上浏览了一些艺术评论的文章,我恍然大悟。黑格尔和丹纳,一个死于1831年,另一个死于1893年,他们的美学理论等同他们所处的艺术时代,只能统统归属于古典主义。而中国的艺术理论家,几乎都是他们的弟子。从民众一致认同的写实美学观中可以判断,中国的艺术评论界严重地与当代艺术家脱节,是大众美感趣味没有提高的直接原因。而艺术家自己则轻视理论,认为艺术评论与自己无关,只是有时拿来故弄玄虚地做吹捧之用。   在微博里有一条消息,一个美国的评论家要与三个中国艺术家对话,他说:“这些文章当中我想提出的是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通过感觉和社会感来理解艺术为什么对延续文化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句空话,等于拍拍某画家的肩说:“应该继续画!”而无论哪个民族的画家,都已经连续画了几千年,不需要这句废话。人类在蒙昧阶段有了黑格尔,但现在人类已经成熟。   阿恩海姆在1951年写成了《艺术与视知觉》,剖析了现代艺术来自于传统写实艺术的科学过渡。说到印象主义时,绘画本身对客观现实的突破,三维空间被压缩为平面,形体透视的假定性,艺术家渐渐从严格的客观外在的视觉束缚中逃脱,从形到色,导致了颜色的革命。一个人在绿丛中,脸上要抹几笔绿色。而绿丛的阴影里,又加了几笔橙色,这是光学研究中环境色的影响。   虽然阿恩海姆说到这里已够让人佩服的了,但他毕竟不是一个艺术家。我非常理解在巴比松画派之后,艺术家们对野外明亮的阳光和绚丽的景色束手无策,对调色板上脏兮兮的颜色不满和痛苦。他们发现了另一种真实,只有用更接近原色的鲜亮组合、各种颜色并置,才能表达这种阳光下的真实。他们成功了,并不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晚辈阿恩海姆,反而是他们所追求的过程比阿恩海姆的理论分析更加深刻。如果阿恩海姆真想探个究竟,也必须要在太阳底下画上几年。   印象主义不仅是由古典转入现代的视觉革命,更重要的,是??发了一个标新立异、反传统的美学观。艺术家们寻找和挖掘新的视觉爆发点,引领观众的审美更新。几十年来的大众美学教育,改变了西方几代人的视觉趣味,求新成了大众的观念,并涉及到各个时尚行业。   我女儿读11年级的时候,相当于中国的高二,美术课以理论为主。谈谈某幅画的历史背景、画家的经历、时代对画家的影响、当时观众的感受、学生自己的感受、画家用了什么手法、哪些因素是吸取前人的、有哪些技巧风格是独创、表现了时代的哪些方面、画中美学元素如何构成、创新部分对美术史的影响等等,完全达到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理论专科的程度。记得有一次在实践时老师这样安排,把一大堆从报纸上剪下来的黑白照片发给同学,要他们再把照片中的人像剪碎,学毕加索的立体主义风格重新组合,回家后还要按重组的照片创作一幅新的立体主义画面。我当然要兴致勃勃地插手,可是画完后女儿提意见了,“太清楚了”,“应该是模模糊糊的”,一个中学生,艺术的初学者教会了有近半个世纪画龄的我怎样观察。   美的新发现是可以引导和教育的,欣赏自然写实美如同孩童识物,又像整整一部世界美术史的前期,是视觉美的初级阶段。20年前我在澳洲卖的都是写实绘画,而现在几乎全是抽象。不管男女老幼,哪个民族,都是打心底里地喜欢,而且眼光独到。这就是有赖于艺术教育的普及,理论落实到每一个作品的学习。中国的黑格尔弟子,艺术理论停留在古典美学形而上的空谈,难免中国艺术家认为那是另一个行业,与自己无关。这也难怪,因为西方也有这类理论家,泛谈艺术的社会功能和艺术心理,不分析某件艺术作品,不总结艺术质量的标准,不告诉艺术家如何能创作世界艺术史的塔尖之作。当然,我很同情这个行业,老一代有古典美学的底子,新一代面临就业的难题,后继无人。点击新浪微博,有许多中国艺术家的散兵游勇,三言两语地孜孜追求着新兴艺术观,可喜可贺。点击新浪博客,会出现大量中国字画网页的长篇,偶尔有当今最热门现代画家的博客,却是三缄其口,怕言多必失。中国最成功的现代艺术家,只能凭感受出发,用真诚作画,脚底并无理论的支撑,他们的成功,是在社会变革洪流中机缘巧合地打中了他们下意识的感受,创作了他们也没有清晰理解的时代画卷。   李安拍了个《卧虎藏龙》,得了奥斯卡奖。张艺谋以为评委正在刮中国武打风,拍了《英雄》和《十面埋伏》,在奥斯卡惨遭滑铁卢。李安又拍了个《断背山》,又得奥斯卡奖,这次张艺谋傻眼了,难道奥斯卡的评委都转向同性恋了?拜托哪位中国称职评论家,别只顾自己去谈空洞的理论,好好在电影的视觉艺术和文学性上教教张艺谋,把两位导演的作品细细剖析一遍,别把没搞清楚的问题都怪到东西方文化差异上去。   中国是一个经验艺术占主导的国家,特别是入美术学院的投考方式,写实能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