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名叫莫言“街坊大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位名叫莫言“街坊大哥”

一位名叫莫言“街坊大哥”   莫言获了大奖,一举摘取了全球文学最高奖项的桂冠,是中国人向往已久的诺贝尔文学奖。面对前所未有的荣誉,我们很激动。关于莫言,眼下炙手可热,信息铺天盖地。笔者是1970年生人,对莫言及其作品情有独钟,自1988年至今,多年研读和深思,深感与莫言息息相通,是个标准的“莫言迷”,甚至还在1990年学他的文风写过小说(自然被写作老师批了一顿)。毫无疑问,莫言获诺奖等于我的文学审美取向扎扎实实的被直面肯定了,自己也收获了惊喜、激情和信心。笔者“漫卷诗书喜欲狂”之余,脑海中忽然闪出这样一句话:莫言就在我们身边。他就是我们的姊妹兄弟,是街坊大哥,是高一级的校友,是幼时的伙伴,莫言就是你和我其中的一位。此意绝非基于单纯的山东老乡之意,也不屑攀附风雅。莫言是泰山,研究莫言,力避老虎吃天,今从四个维度入手,以期切中莫言及其文学作品之脉搏的同时,亦挖掘并呈现莫言作为普通人触摸可感的一面。   孤独饥饿和创作   莫言曾谈到“饥饿和孤独是童年的两个重要主题”,并细说了一些具体掌故,笔者不再赘述。文学创作的原动力是“不平则鸣”,愤怒和孤独应划归于“不平”这个大的情绪范畴。愤怒出诗人,孤独写小说。自古英才多寂寞。寂寞和孤独是想象的翅膀,越孤独寂寞,越具想象力。回顾我们旧时的伙伴朋友同学街坊邻居,凡取得超人成就者,绝非能言善辩、巧言令色、精明透顶人物,不出意外的话,此类大都为养家糊口、才智平平的碌碌无为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使其寂寞孤独,乃至沉默寡言,但最终厚积薄发,狭路狂奔,跻身一流。此类孤独寂寞人往往大智慧,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象无形。此类可能会暂时受挫于世俗,犹如蛟龙受困于浅滩池塘。孤独和寂寞赋予了这类文学特质的人以强大无比的内心世界,因孤独不合群反而会用非常人的独特眼光观察一切,因孤独大脑思维反而愈加活跃。孤独感成就文学家。我们的同学朋友街坊亲戚里面有多少这样的孤独者最终取得非一般的成就!莫言是不是离我们很近,就在我们身边,甚至就是你和我?何以见得莫言的孤独寂寞,请阅读自传体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欣赏那个孤独的小主人公。我们是否能在书中主人公“小黑孩”身上或多或少寻觅到自己的影子?是否刹那间与小黑孩心灵相通,感动得自己也无语沉默?   “饥饿”是创作不可或缺的要素。莫言几乎所有作品都蕴含饥饿这个因子,体现在或食欲肉欲或酿酒喝酒上,饥饿对于幼年的莫言影响太深了,已植入血液,终生不忘。“童年、故乡”是创作的母题几乎所有著名作家作品始终绕不开“童年”和“故乡”这两个关键词。上个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饥饿对于国人像影子一样挥之不去。作为1970年生人,笔者幼年曾站在高杌上偷吃挂在屋梁上的竹篮里面的馒头,那是为在外地读高中的二哥准备的“特供”,为防止我辈偷吃专门挂在高处的。那个冰凉的并不是全麦的馒头发暗透明,温润如玉,散发出的麦香至今芬芳在我的双颊上。我曾偷吃过已放在筐子里准备看亲戚的馒头,双手掰开,筐子里留一半,躲在墙旮旯里津津有味地品尝另一半,但很快传来母亲叫喊我名字的声音。自己不知多少次攀上高我一头的黑立橱,从最上层的瓷坛子里挖出虾皮、白糖和被盐腌透的肉馅(多放盐以防变质),卷在玉米和地瓜面摊成的煎饼里,回味无穷地享受着。我无数次地数着馒头里面夹杂着的星星点点,这些“星星点点”是掺杂在地瓜玉米混杂物里面的麦面。小麦白面是个闪着金光的神圣的词语!1955年出生在离笔者并不遥远的高密县的莫言,饥饿为何物,莫言自知深知。某种程度上,饥饿成为莫言文学创作的源泉和动力。饥饿对于一个奄奄一息的人来说意味着生命关口,对于一个体魄健全,内心激荡,想象力惊人的文学青年而言,是上天赐予的财富。饿得头晕眼花,甚至精神恍惚,犹如神鬼附体,出现幻觉,这些五颜六色、光怪陆离的好像荷兰印象派画家梵高神秘的画面,如用语言摹写下来,简直是剔除杂质的纯粹的文学“意象”了,这些意象的价值自然“形象大于思想”了,记录这些意象的文字自然不是凡间之物,不知超越凡间多少层。这就是“魔幻”之要义。不由得让人想起外星人的存在,是不是我们每个人就有外星人的特质,我们周边人群中就有外星人的存在,搞文学的外星人特质部分,如心理感应是否格外发达?是不是外星人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奇特的想象和独特的形象思维?若无特质,若无特殊的心理感应,灵魂深处是寂寞的人间梵高画出的《夜晚星辰》与今人拍摄的宇宙苍穹咋如此相似?至于莫言曾经因饥饿恍惚了几回,不难想象。在此,笔者也没有无端歌颂饥饿之意,饥饿是当年莫言无法选择,无法回避的现实,是莫言的不幸,是所有挨过饿的人的不幸,是这个多灾多难的东方民族的不幸。   孤独寂寞和饥饿后果会是啥?笔者曾发表一篇《从“桃花源”到“能量守恒”》的文章,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作为个体的人,大凡生活于社会必须遵守一定规则,其中规则之一体现在个体行为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