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髹饰工艺衍生发展及其与东亚髹饰工艺交流.docVIP

中华髹饰工艺衍生发展及其与东亚髹饰工艺交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髹饰工艺衍生发展及其与东亚髹饰工艺交流

中华髹饰工艺衍生发展及其与东亚髹饰工艺交流   摘要:作者通过对境内及东亚各国、欧美诸国的田野调查,将中华髹饰工艺的衍生发展及其与东亚髹饰工艺的相互交流线索作概括梳理,认为在当今开放的国际语境之下,只有以国际化的高度与视野进行跨民族国家的体系研究,才能够真正理清中国髹饰工艺成长衍变精进乃至倒退失传的脉络,民族风格的强化在于本民族的自信,“独巧不传”则等于抱残守缺。   关键词:中国美术史;工艺美术;漆器;髹饰工艺;中华文化;东亚文化;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为对中华七千年大漆髹饰工艺体系做一番全面的、正本清源的梳理工作,笔者退休以后,考察博物馆,走访工坊,走访漆艺家,在上世纪走遍中国各漆器产地的基础之上,展开了新一轮的田野调查,足迹及于日、韩等东北亚国家,越南、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印度、尼泊尔等南亚国家,土耳其、俄国等西亚、北亚国家以及美、英、法、德、意诸国,及于边远偏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域。通过田野调查,现将中华髹饰工艺的衍生发展及其与东亚髹饰工艺的相互交流线索概括梳理如下:   人类从制造器具之始,就与髹漆器具建立了不可或缺的紧密联系。战国秦汉,髹漆之器以轻便、美观、耐用、抗腐蚀等优点胜于青铜器,成为生活用具的主角,“或用诸燕(宴)器,或用诸兵仗,或用诸文具,或用诸宫室,或用诸寿器,皆取其坚牢于质,取其光彩于文”(《髹饰录·扬明序》)。各地出土的漆木器,举凡家具、饮器、乐器、兵器、礼器、文具、丧葬用具、交通工具……莫不尽有,胎有木、竹、皮、藤、陶、夹芝等等,装饰以描漆为主,兼以针划、镶嵌。楚国漆器以迥异于中原漆器的华彩烂漫,成为中国漆器工艺史上的最强音(图1、2)。   西汉昭帝始元二年到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这150年,是汉漆最为辉煌的时期。马王堆西汉墓出土漆器500余件,墓中简帛文字有对“漆王”的责令词,可见,西汉已经有了漆行业的祖神崇拜。东汉,富豪之家竞相使用金银釦器,中等人家也要用野王生产的夹纻漆器和四川生产的错金漆杯,一只画有纹饰的漆杯可以换取十只铜杯,商人使用也不以为罕。西汉只是将漆木器记作“木器髹者”,也就是说,髹漆只是木器髹整的手段,东汉,“漆器”之名出现了,《汉书·禹贡传》记,“工官,主作漆器者也”。漆器从“木器髹者”独立而出,是造物审美增值的产物。20世纪以来,中国各地出土了大量汉代漆器,湖南长沙汉代漆器上变形的凤鸟图腾、江苏扬州汉代漆器上流走的云虞纹(图3)、朝鲜乐浪汉代漆器上古拙的写实图画(图4),昭示着中国先民在那么早的年代里,就有了超妙的浪漫情思和极高的写实能力。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漆器和大漆髹饰工艺传人朝鲜与日本。今天,日本漆器工坊仍然供奉着“漆神”,“漆神祭”是日本皇室主持的传统祭祀活动(图5)。   三国两晋南北朝,新兴的瓷器排挤了漆器在实用器皿中的位置,逼着漆器寻求新的变革。如果说汉代漆器上游走的云气纹突出地昭示着楚文化的浪漫,东吴朱然墓写实画面的漆器和北魏司马金龙墓写实画面的漆屏风等,则标志着中国漆器欣赏性增强,实用性减弱。社会对佛法、玄学的崇尚,使夹芝佛像与绿沉漆盛行。东晋有戴逵手造夹幺漆像。推光漆髹涂干固以后研磨并且推光,才能够如沉入水中般地明彻。从王羲之《笔经》对绿沉漆的记载推断,东晋是推光漆髹涂和推光工艺初兴并且时髦的年代。从图腾孑遗的黑、红二色到“绿沉”,与玄远的青瓷、玄妙的顾恺之画体现的是同一时代的哲学观念。   盛唐与中唐,追逐华美成为时尚,雕漆、嵌螺钿、末金镂、金银平脱等漆器装饰工艺出现并且流行了开来。嵌螺钿工艺和金银平脱工艺的流行,标志着推光漆髹涂研磨推光工艺的完全成熟。中国干漆造像、末金镂、嵌螺钿等髹饰工艺传到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藏有中国唐代金银平脱漆琴、镌蜘加琥珀铜镜(图6)等,日本奈良、平安时期的工艺品无不流行唐代图案,可见唐文化对于日本的强大影响。   宋代,城市化与商业化使髹饰工艺走出宫廷豪门,成为民间的工艺和市场的工艺,民用漆器大为发展,花瓣形碗、盘、奁、盏托等,以薄木卷折成型,胎轻体薄,圆润优雅,线型流畅,有极高的审美品位,有的以银釦边(图7)。江南漆器产地星罗棋布,襄阳漆器世称“襄样”。随金箔锻造技艺的成熟,描金、戗金成为宋代流行的漆器工艺。宫廷漆器则较唐代更加精致化唯美化,薄螺钿工艺、剔红工艺登上巅峰,为世界人士所高度赞誉。宫廷漆器的装饰之风波及民间,剔犀——一种红、黑漆层相间、古朴醇厚的雕漆品种流行了开来。东南沿海成为中国髹饰工艺东传的前哨阵地。中国宋代雕漆(含剔红、剔黑、剔犀)漆器流落境外达92件,其中绝大部分收藏在日本。日本还藏有我国宋代臻于极境的薄螺钿漆器。宋代剔红,境内几无所存;宋代剔犀,境内集中出土于江苏、福建两省。由此笔者认为,过往国内学者笔下的漆器史必须改写: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