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子”和“儿”来历
“老子”和“儿”来历
摘要:“老子”“儿”,在当代看来并不陌生,二词表达的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前为父,后为子,还同时活跃在我们的口语中。然而,在汉语发展史中,“老子”的意义和“儿”的形义最终如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样子,经历了一段曲折反复的过程。此间,语言发展的内部原因和外部条件共同推动“老子”“儿”的形音义的演变。
关键词:老子 儿 类推 ?
“老子”“儿”,在当代看来并不陌生,二词表达的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前为父,后为子,还同时使用在我们的口语中。“老子”还存有比喻义像老子一样的,用于自大者的自称。然“老子”“儿”仅是活跃在日常生活的口语中,色彩并不庄重。而且使用范围极其狭窄,“老子”并不如“爸爸”一样,可以用于称呼,“儿”则多在一些固定结构中出现,而且,我们还常在文献中见到一些莫名其妙的“儿”,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等。这都与“老子”“儿”的发展历程有关,我们这里简单谈谈二词的发展问题。
一、老子
陆游《老学庵笔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予在南郑,见西邮俚俗谓父曰老子,虽年十七八,有子亦称老子。乃悟西人所谓大范老子、小范老子,盖尊之以为父也。建炎初,宗汝霖留守东京,郡(应为“?”)盗降附者百余万,皆谓汝霖曰宗爷爷,盖此比也。(卷一?11)
俚俗语谓父为老子,据陆游所言,亦应具有方言色彩,此处所记已是较早的记录,据我们掌握的材料看,宋以前的文献中未见用例。《汉语大词典》采用此例作为例证。又引《宋书?孝义传?潘琮》中“?年少,自能走,今?老子不走去”为证,误。检《宋书?孝义传?潘琮》:“潘综,吴兴乌程人也。孙恩之乱,妖党攻破村邑,综与父骠共走避贼。骠年老行迟,贼转逼,骠语综:‘我不能去,汝走可脱,幸勿俱死。’骠困乏坐地,综迎贼叩头曰:‘父年老,乞赐生命。’贼至,骠亦请贼曰:‘儿年少,自能走,今为老子不走去。老子不惜死,乞活此儿。’贼因斫骠,综抱父于腹下,贼斫综头面,凡四创,综当时闷绝。有一贼从傍来,相谓曰:‘卿欲举大事,此儿以死救父,云何可杀。杀孝子不祥。’贼良???乃止,父子并得免。”可知,此语为潘琮父骠对贼所言,其中“老子”为潘骠,很明显其义为老者自称,色彩义介于老夫和老头子之间。这样的“老子”用于他称时自然具有贬义色彩。《汉语大词典》“老子”条中有如下两个义项:①老年人自称②对老年人的泛称。义项②引《三国志?吴志?甘宁传》“?益?重,增兵二千人。”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 ? ?因夜??,?喜曰:‘足以??老子(指曹操 )否?’”为证。裴注中“老子”即老小子、老家伙义。与自指的“老子”义无大异,自指时乃谦称,其隐含义为“老小子我如何如何”我们认为两义项可归并为“老年人的贱称”,(自称他称皆可)②对老年人的泛称,此老子与“老人”义近。俗谓父的老子,正是泛称的老子由泛指到特指的语义演变的结果。唐以前的“老子”除指圣贤老子和《道德经》外,仅有“老年人的贱称”义:
(1)此丞、掾之任,何足相烦。颇哀老子,使得遨游。若大姓侵小民,黠羌欲旅距,此乃太守事耳。(后汉书?马援传)
(2)范乃曰:“老子今兹坐卿兄弟族矣!”(三国志?魏书?裴注引《魏略》)
(3)因夜见权,权喜曰:“足以惊骇老子否?聊以观卿胆耳。(三国志?吴书?裴注引《江表传》)
(4)君年少,保以穿凿文句,而妄讥诮老子邪?(殷芸小说?魏世人)
《汉语大词典》引白居易 《晚起闲行》诗“皤然一老子,?裘仍?几”为证,释“老子”对老年人的泛称义,不确。此处的老子仍是白居易的自称。检遍《全唐诗》也尚未发现确切的“老子”泛指老人的用例。“老子”的泛指老人义应是后起义。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老子的父亲的俗称义,源于老子的表示老年人的贱称义。由于本身具有的色彩,即便是表示父亲义时仍是明显具有低俗色彩,有方言俚俗语的风格。因此,大学者陆游也把“老子”作为一个新鲜词、新发现记录在笔记中。老子的词义发展正反映了词义演变过程中转喻思维中突显原则的,汉语中的许多词义的演变都经历了这样的发展历程,如:
(5)男女罪过须打,更莫叫分疏道理。(敦煌变文集?舜子变)
(6)慧忠国师嗣六祖,姓冉,越州诸暨县人也。其儿子在家时,并不曾语,又不曾过门前桥。(祖堂集?慧忠国师)
例中“男女”已是儿女义,“儿子”为孩子义,后词义缩小为儿子义。包括“室”原为屋内之义,后指妻子,“浑家”也是妻子,“汉子”“男人”是丈夫,“丈夫”起初也是男人等。这些称谓语的词义演变历程,与汉民族的文化心理不无关系。汉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男女有别、男尊女卑以及忠孝等观念,促成了词义演变过程中,突显事物的某种属性而使词义缩小,语义演变由特指到泛指。另外,陆游所记反映了老子由父亲的俗称义,引申出对年长者的尊称义,也就是“尊之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