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事情理图解文字温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人事情理图解文字温度

用人事情理图解文字温度   [摘要]孙海芳《这些字,那些事》是以一个汉字为凝结核,凝聚了学理的认知、人事的今昔、教育的感悟、生活的碎片、人情冷暖的文集,引经据典图解“这些字”,用人事情理焕发出文字的温度。故事、言行、印象、记忆,成了作者对“字”感悟的注解,成了字的温度的表征。敏感、善感、有心是作者能于教育汉字的枯燥中发现机趣、能于人事变迁的脚步中产生情感的波动、能于人们习见的生活中发现哲理的光辉的原因。   [关键词]孙海芳;《这些字,那些事》;汉字;人事情理   [中图分类号]I20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6-0020-03   文字是有温度的,一个人能从中体会到文字中蕴涵的中国思维、中国美感以及中国的智慧,是值得赞扬的;而又能“触及每一个汉字”,让她所散发的温度,“温暖现世中冰霜般的寒意,慰藉孤独寂寞的心灵”(《温(代自序)》)又是值得感怀的。孙海芳的文集《这些字,那些事》(甘肃民族出版社)以一个汉字为凝结核,凝聚了学理的认知、人事的今昔、教育的感悟、生活的碎片、人情的冷暖,读来让人眼睛一亮,感慨系之。   一、引经据典图解“这些字”   在本书中,一个思考、解读汉字本身和体味汉字意味深长暗示的人,让有声的语言及无声的思索、想象沉淀下来,让那些杂沓无关的人事、言语和印象联缀起来,那些人事、言语、印象的鲜活让这些文字的温度释放出来,生出动人的情感、渗出生活的感悟、闪现理智的灵光。按理说,在一个文字书写的文本里,根本不值得对文字表示惊诧,然而在这样一个以“字”为凝结核,结构情感、结构人事的文本中,文字本身的意义和文字的相关意义都是值得关注的。   众所周知,文字中包含着许多信息,下点功夫查点资料即可知悉这些意义;文字中也包含着许多人类的、民族的、时代的甚至个人的感悟,这并非人人能想到的,由文字本身的意义想到过往的生活,并由此波及教育、人生的思考则更加难能可贵。那些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并穿越文字的表面而进入文字背后的经验,感受到文字中蕴涵的能量和温度的人更是难得。孔子弟子三千,其中贤者??十二人,而得到孔子称赞的,“始可与言诗”(见《论语》“学而”、“八佾”)的人只有子贡、子夏两人。天下识字者无数,然而能于字里行间“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悟人间冷暖的人又有几个呢?能从中感悟人生况味,深究生活、教育根底者又有多少呢?本书的作者,由此及彼,“举一隅而反三隅”,由字面之义而进入生活之域,从常人习见的情境中感悟到生活及人生的真谛,这样的人应该刮目相看,“机趣流通之士,始可与言文也”。比如关于“激”字,作者就“一厢情愿地认为,它和眼泪、打击有关” ,并在“主观臆断和猜测”之下,感悟出作者所从事的职业教师、教育的真谛。作者为此写道:“作为一个与人间最纯粹的精灵们打交道的行业,如能对‘激’做到充分的理解,并运用于我们的行业,会在我们琐碎繁杂的教学工作中,让尘事牵绊的内心有些许欣慰与清新。”(《激》第221页)与此相关的还有关于“教”字的感悟,作者从“攴”部的考证开始,言及带“攵”的字“间接的或者直接的,都和打击的残酷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单纯地推理,教化的过程似乎与惩罚密不可分”,由此谈及自己对教育的感悟,认为“在我们当今的教育行为中,我们完全放弃其‘攵部’的概念,是片面的,不可行的”。(《教》)“轻描淡写的‘走’字,实则深深地蕴涵着古人意味深长的教育理念在其中。”“一个‘走’字,折射出古人淳朴的教育思想,在以小故事讲透大道理的寓言中(指《守株待兔》,引者注),也渗透着言传身教的理性教育之本。”(《兔“走”触株,折颈而死》)作者在文字中看见的是文字创造者的良苦用心,由此激发的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感悟,这里的见解要比教育学的专著灵动、活泼,更有文化渊源,更有情感温度,更有人文气息。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感悟,灵光一样频繁地出现在本书中各个篇章之中,让人感到透彻如镜。除了这种理趣十足的深切见解,作者还有诗意解读,比如关于“寒”字,作者的演绎又是如此富有诗意。“寒”“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意境,一面还是诗意盎然,阳春白雪;一面却沁人骨髓,冷若冰霜。‘寒’字的出现,就是一个忐忑不安的景象,意味着它的引申,也是一样的左右为难。”(《寒》)在这里,理趣和诗意齐飞,感悟与想象并驾。由于专业的局限,我不能判断作者这样的解释是否符合汉字造字的本意,但是这样的解释足以让人想到仓颉造字之后为什么会出现“天雨粟,鬼夜哭”(《淮南子·本经训》)的情形。文字的产生,真正是惊天地、泣鬼神。因为有文字后,“造化不能藏其密,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汉字揭开了天地间的奥秘,记录了中华民族成长的历程,包蕴着文化的信息,隐含着人类情感的密码。而作者对文字中包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