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菌特性及人工栽培技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桑黄菌特性及人工栽培技术

桑黄菌特性及人工栽培技术   【摘 要】桑黄菌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本文介绍了桑黄菌的形态特征、药理效果、栽培技术,为桑黄子实体规范化栽培及商品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桑黄菌;生物学特性;药理效果;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90-01   1 生物学特性   桑黄,学名:鲍氏针层孔菌(Phellinus baumii),别名裂蹄针层孔菌、裂蹄木层孔菌,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针层孔菌属。桑黄泛指木材白色腐败菌――针层孔菌的统称。桑黄依其寄生树种不同,形状、颜色和所含的药用成分也不尽相同。目前,根据市场上流通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种类:桑树桑黄、杨树桑黄、松树桑黄、黑桦树桑黄、白桦树桑黄、暴麻子树桑黄、漆树桑黄等。其中,寄生于桑树之上的桑黄才是正宗的桑黄。   桑黄子实体中等至较大,无柄。菌盖半球形,剖面扁平至马蹄形,深烟色至黑色,有同心纹和环棱,初期有微细绒毛,后变光滑、稍龟裂,硬而木质化,2~12cm × 3~21cm,厚1.5~10cm,边缘锐或钝其下侧无子实层。菌肉深咖啡色、锈褐色或浅咖啡色,厚2~7mm。菌管同菌肉同色或相似,多层,每层厚2~5mm。管孔面锈褐色,管孔圆形,每毫米6~8个。孢子黄褐色,光滑,近球形, 3.5~ 4.5 μm ×3~4μm。刚毛圆锥形,13~35μm×5~10μm。桑黄野生寄生于杨、柳、桑、桦、栎、松等树木之上,多年生,分布广泛。   2 药理效果   据《本草纲目》记载:桑黄味甘、性平、有毒。主治女子漏下赤白,血病腹内结块,肿痛,阴阳寒热,不孕。疗月经不调。黄熟陈旧色白的,可治久泻,益气不饥。鲜嫩金色的,可治饮食失节引起的两肋之间结快,腹痛金疮,治女人崩中带下,月经闭凝,产后血凝。治男子胸腹结块,鼻出血,肠风泻血,妇女心腹痛。利五脏,宣肠胃气,排毒气。目前,桑黄菌被国际公认是生物抗癌领域中药效最好的药用真菌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桑黄以96.78%的肿瘤(癌症)抑制率在目前所有治疗癌症的药物中排在第一位,已成为药用真菌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1】。近年来,日本、韩国相继对其进???开发,其研究人员发现:天然桑黄提取物对肿瘤等赘生物有出色的抑制作用【2】。体外实验证实,桑黄水提物可诱导癌细胞进入细胞程序死亡,此外,桑黄还有很强的抑制癌细胞转移作用【3】。更令人振奋的是,桑黄及其提取物对人体无毒无害,即使长期大剂量使用,对人或实验动物亦无任何毒副作用。   据科研人员分析,桑黄与其它药用真菌一样,其水提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多糖类物质【4】。运用色谱分析桑黄子实体的单糖组成,结果表明桑黄多糖的单糖组成为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5】。另外,桑树桑黄子实体和发酵菌粉均含有17种氨基酸,并且含有钙、铁、锌等8种矿物质元素【6】。此外还有黄酮及其衍生物、香豆素类、甾醇类化合物。桑黄多糖为棕褐色粉末,易吸收,具有抗癌、抑制肝纤维化过程、抗放射、提高肝脏、骨髓和血液合成 DNA、RNA和蛋白质的能力,具有辅助治疗的效果,可以一定程度延长患者的寿命。   桑黄多糖能提高SOD活性,消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从而发挥抗衰老,美容养颜等作用【7】。经检测SOD含量达20000国际单位/g。研究表明【8】桑黄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糖类、多种酶类及蛋白聚糖等,体外可以使T淋巴细胞活性增强3倍,B淋巴细胞活性增加129倍,巨噬细胞活性增强3~5倍,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增加2倍,说明桑黄菌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另外目前国外用桑黄治疗艾滋病也取得一定的成果。   3 人工栽培技术   桑黄的种植模式采取室内层架结构,选择保温、保湿、通风良好、光线适量、排水顺畅、方便管理操作的桑黄大棚。桑黄棚大小要根据培养料多少而定,把桑黄棚建在树荫处、靠近水源的位置最合适。日本、韩国学者采用室外荫棚段木埋畦栽培法人工栽培桑黄已获得成功【9】。   培养料入棚前要严格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5毫升和高锰酸钾10克密封熏蒸24小时之后使用。目前采用的配方有:(1). 棉籽壳45%、桑树木屑32%、麸皮15%、玉米粉5%,糖、磷肥和石膏各1%;(2).桑树木屑77%、麸皮15%、玉米粉5%,糖、磷肥和石膏各1%;(3). 棉籽壳77%,麸皮15%、玉米粉5%,糖、磷肥和石膏各1%。在配制栽培料时先将棉籽壳、桑树木屑、麸皮、玉米粉等料拌均匀,培养料含水量60~65%,以用手攥紧时料成团指缝似滴不滴水为好。料拌好后即可装袋。塑料袋规格可选用15厘米×35厘米或17厘米×33厘米的聚丙烯或聚乙烯筒袋,每袋装料400~450克,聚乙烯料袋采用常压灭菌10~12小时,聚丙烯塑料袋采用高压灭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