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伪画致祸”晚明时期苏州地区书画摹古与收藏
“伪画致祸”晚明时期苏州地区书画摹古与收藏
摘要:本文旨在以“伪画致祸”作为切入点,结合吴晗先生的考证,详细讨论传闻兴起的时间、经过与社会原因,分析明末清初传闻得以流行的心理因素,并藉此展开对晚明苏州地区书画摹古与收藏风气的调查。通过“汤裱褙”、“黄彪”等生活在社会底层并经常参与艺术品交易的普通民众,串联起艺术交游的生动图景,揭示晚明书画作伪、摹古与创作的历史情境。着重分析引起这种现象出现的社会原因。
关键词:书画艺术;中国美术史;伪画致祸;晚明;苏州;书画;摹古;收藏
王世贞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颇受世人关注的著名人物,他与李攀龙共同引领声势浩大的“后七子”社盟,继文徵明之后成为苏州文坛的“执牛耳者”,对晚明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历史作用。由于其家底殷实,热衷园林设计、书画收藏等文人风雅,王世贞亦被视为积极参与艺术交游的赞助人。我们可以从浩瀚史料中,找到许多有关他与陆治、钱毂、周天球等苏州书画名家的交往记录。因此,王世贞可为我们提供一条捷径,得以近距离考察晚明苏州书画摹古与收藏的社会风气。颇具趣味的是,由于其社会名声过于吸引眼球,因此从明末清初开始便逐渐形成了许多与王氏家族相关的传闻,这其中就包括“伪画致祸”。
起先,“伪画致祸”只是相对独立的假说,意在为王世贞之父王仔之死提供另一种足以引人入胜的解释。可是随着传言的不断发酵,“伪画致祸”逐渐与《金瓶梅》作者之谜纠缠一处,使得原本就扑朔迷离的真相更加令人匪夷所思。在诸多文字记录中,有三处牵涉“伪画致祸”的描述至关重要,其中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五十四《严嵩用事》影响最广,加速了传闻在民间的流行:
三十八年(己未,1559)夏五月,逮总督侍郎王抒下狱论死。严嵩以忏愍杨继盛死,衔之。忏子世贞又从继盛游,为之经纪其丧,弔以诗。嵩因深憾忏。严世蕃尝求古画于忏,忏有临幅类真者以献。世蕃知之,益怒。会滦河之警,鄢懋卿乃以嵩意为草,授御史方辂,令劾忏。嵩即拟旨逮系。爰书具,刑部尚书郑晓拟谪戍。奏上,竞以边吏陷城律弃??。
相比之下,《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二《内阁》的记录则更为详细:
严分宜势炽时,以诸珍宝盈溢,遂及书画骨董雅事。时鄢懋卿以总鹾使江淮,胡宗宪、赵文华以督兵使吴越,各承奉意旨,搜取古玩不遗余力。时传闻有清明上河图手卷,宋张择端画,在故相王文恪胄君家。其家巨万,难以阿堵动,乃托苏人汤臣者往图之。汤以善装潢知名,客严门下,亦与娄江王思质中丞往还,乃说王购之。王时镇蓟门,即命汤善价求市,既不可得,遂属苏人黄彪摹真本应命。黄亦画家高手也。严氏既得此卷,珍为异宝,用以为诸画压卷,置酒会诸贵人赏玩之。有妒王中丞者知其事,直发为赝本。严世蕃大惭怒,顿恨中丞,谓有意绐之。祸本自此成。或云即汤姓怨奔州伯仲自露始末,不知然否。以文房清玩,致起大狱,严氏之罪固当诛。但张择端者,南渡画苑中人,与萧照、刘松年辈比肩,何以声价陡重,且为祟如此?今上河图临本最多,予所见亦有数卷,其真迹不知落谁氏。当高宗南渡,追忆汴京繁盛,命诸工各想象旧游为图,不止择端一人。即如瑞应图,绘高宗出使河北脱难中兴诸景。亦非止一人。今所传者惟萧照耳。然照笔亦数卷,予皆见之。
上述两则材料都只谈到“伪画致祸”,没有提及王世贞创作《金瓶梅》的传闻。两段论述间的主要区别大致有二:1,《明史纪事本末》只说“古画”,没有具体写出作品名称,而《补遗》则明确指出争议画作乃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并且提到有一位汤姓的装裱师牵涉其中;2,《明史纪事本末》对于献画过程的描写仅以“忬有临幅类真者以献”九字概括,相对而言,《补遗》的记载要细致生动得多。显然,“伪画致祸”本与《金瓶梅》无甚瓜葛,却在顾公燮的《消夏闲记》中以人为臆想的方式联系了起来:
太仓王忏家藏《清明上河图》,化工之笔也。严世蕃强索之;忏不忍舍,乃觅名手摹赝者以献。先是,忏巡抚两浙。遇裱工汤姓,流落不偶,携之归,装潢书画,旋荐于世蕃。当献画时,汤在侧,谓世蕃日:“此图某所目睹,是卷非真者,试观麻雀,小脚而踏二瓦角,即此便知其伪矣。”世蕃恚甚,而亦鄙汤之为人,不复重用。会俺答入寇大同。忬方总督蓟辽,鄢懋卿嗾御史方辂劾忏御边无术。遂见杀。后范长白公(允临)作《一捧雪》传奇,改名莫怀古,盖戒人勿怀古董也。忬子凤洲痛父冤死,图报无繇。一日偶谒世蕃,世蕃问:“坊问有好看小说否?”答曰:“有。”又问:“何名?”仓卒之间,凤洲见金瓶中供梅,遂以“金瓶梅”答之。但字跻漫灭,容钞正送览。退而构思数日,借《水浒传》西门庆故事为蓝本,缘世蕃居西门,乳名庆,暗讥其闺门淫放。而世蕃不知,观之大悦,把玩不置。相传世蕃最喜修脚,凤洲重赂修工,乘世蕃专心阅书,故意微伤脚跡,阴搽烂药,后渐溃腐,不能入直。独其父嵩在阁,年衰迟钝,票本拟批,不称上旨。上寝厌之,宠日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