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观察教学大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媒介观察教学大纲

《媒介观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选修课 授课对象:新闻、主持人等专业 开课学期:第1学期 学 分:2学分 主讲教师:华昊 指定教材:自编 教学目的: 本课程力图向学生介绍目前国内外传媒领域的一些新的现象以及较为前沿的学术观点。启发学生对各种传媒现象展开多维思考,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课程主要涉及以下方面:媒介偏见,包括新闻公平与公正;媒介伦理;媒介与性别;媒介发展态势;媒体奇观;危机报道等等。本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将理论紧密联系当下媒介热点,从而培养学生理性、辩证、深入的思考各种媒介现象。 第一章 媒介偏见 一、客观报道理论 ㈠、起源 ㈡、持久价值观 社会学家赫伯特·甘斯认为:”新闻本身不局限于对真实的判断,它也包含了价值观,或者说关于倾向性的声 明”。这些被称为持久价值观(enduring values) ㈢、新闻和编辑政策 二、新闻公正 ㈠、真实性 ㈡、相关性 美国自由论坛(The Freedom Forum)主席Charles L .Overby 提出:新闻公正性公式 A+B+C+D+E=F 即,Accurancy+Balance+Completeness+Detachment+Ethics=Fairness 使用匿名消息来源的前提: 1、重要性 2、缺乏其它消息来源 3、多方考证匿名消息来源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 4、保护和约束 ㈢、偏见如何产生 1、 2、“”, ※思考:出于好的意愿而撒谎能否被容忍? 3、 4、 5、 ㈣、获得新闻“客观性”的方法 1、引用双方信源 2、巧妙地加入记者的意见、立场 3、通过专家学者的口说出记者想说的话 4、尽量使用中性、平衡的动词 5、标注身份 三、传媒采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 ㈠、披露自己的错误 ㈡、了解受众 ㈢、追寻信息来源、多源求证 ㈣、社区概念的拓展 第二章、媒体伦理准则 课时:3周,共6课时 一、伦理准则 ㈠、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精神美德就是在两个极端之间的正确位置” 。 “平衡和谐之道” 。中庸之道不仅指数量上正确,还包括在合适的时间,对于恰当的人,为了正确的理由,采取适当的方式。 ㈡、康德的绝对命令:“只按你的意愿能成为普遍规律这一准则行动” ㈢、穆勒的功利主义:“为最大多数的人寻求最大的幸福” 功利主义以能否给人类带来最好的结果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趋利避害。 ㈣、罗尔斯的无知之幕:“只有当忽视一切社会差别时,正义才出现” 公平是公正的基础。当面对那些固有的不平等时,所有的人应该从具体的种族、阶级、性别、团体利益以及其他现实条件中抽离出来,通过平等协商和讨论制定社会契约,在此过程中我们必然要选择保护弱小一方和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 ㈤、犹太教——基督教,兼爱 :像爱自己一样爱你的邻居。 给予需要的人以特殊的帮助,即使是敌人也包括在内。爱没有歧视、没有条件,对他们保持忠诚,承担责任。 二、对谁承担道德责任 1、对我们自己的责任 2、对客户负有的责任 3、对我们的组织或公司负有的责任 4、对专业同事负有的责任 5、对社会的责任 三、推理的波特图式 中庸之道——实现两种职业价值,建立社会联系 ※加强媒体与所关联的社区的关系 1、报道与社区利益和需求有关的报道主题 2、为社区居民提供表达观点的机会 3、采取某些举措使社区成员得以相互联系 4、为民主政治提供重要信息,塑造公民价值观 5、维系社区情感 康德的——能否使用欺骗?绝对命令 ※隐性采访主要是指新闻记者不暴露真实身份和采访目的,不经他人知晓和同意,对他人的活动进行拍照、摄像或对其谈话进行录音,以此手段对人或事件进行采访 。 ※诽谤问题 准确不仅是记者的首要的原则,也是新闻报道最后的挡箭牌 穆勒的功利主义——侵犯/保护隐私权 1、隐私权: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规定;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任意干涉,他的荣誉不得加以攻击。人人有权享受法律保护,以免受这种干涉或攻击。被认为是隐私权最重要的国际人权法渊源。以后又强调不受非法干涉。 2、何谓侵犯隐私权 ①、透过不被许可的手段获得(非法入侵私人住宅/对主角明显、持续且侵犯性的骚扰/破坏了某种信任关系) ②、意图屈辱、嘲弄、贬抑或污蔑主角 ③、详细刊载一些个人私密性的资料 3、刊载原则: ①、为了一个有价值的目的,并且只有揭露隐私才能达成这一目的 ②、为了 达成某种公认的公共利益 ③、合宜得体、基本公正 4、争论点 公众人物的隐私 八卦新闻 罗尔斯的无知之幕——社会公正 1、哈钦斯委员会认为:社会各个组成部分的有代表性的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