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相声语言表达艺术在新闻报道中运用.doc

浅析相声语言表达艺术在新闻报道中运用.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相声语言表达艺术在新闻报道中运用

浅析相声语言表达艺术在新闻报道中运用   摘 要:近几年随着郭德纲相声的走红,相声语言表达艺术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在新闻报道中,提升了新闻报道的表达效果。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公和私”及“雅和俗”的尺度把握上往往失了分寸,忘记了新闻媒体所应坚守的社会或道德责任。   关键词:新闻报道;相声语言;郭德纲;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9-0138-02   在2013蛇年春晚语言类节目中,郭德纲和于谦的相声《败家子》“应景”地讽刺了铺张浪费的社会问题,其中的台词“智商余额明显不足”、“一百万,给我开个两百万的发票”等也火速流传。而“我买表,我不光敢买,还敢戴出来,不光敢戴出来,我还敢露着”让人听着也不免能会心一笑。不少网友认为,郭德纲的相声直接讽刺社会现状,听着过瘾。甚至有些网友感叹为什么我们的新闻媒体不能这样报道新闻呢?正所谓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语体,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语体?其实这并不是人们使用的语言不同,而是人们在发挥着语言不同的功能。   宗教语言、军事语言、科学语言、相声语言,也包括新闻语言,都是因功能不同而产生的语言体式。尽管各个职业领域有着相应的语言表达,但这些语言并不是完全割裂开的,他们共同形成了某一时期的社会现象。瑞典语言学家、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者索绪尔指出语言作为伴随人类社会的的形成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一种社会的“集体意识”[1]。因此,郭德纲相声之所以受追捧,是因为它代表的是一种集体意识。而这种集体意识也逐渐蔓延到新闻语言表达中,即运用相声的语言风格、语言技巧来报道新闻。一个是艺术语言,一个是纪实语言,二者怎么会发生关联呢?   一、新闻语言和相声语言的共性   首先,从表达效果来说,新闻语言和相声语言都要做到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如果说,通俗易懂是曲艺语言的共同特色,那么,对相声来说,恐怕应当冠之以“更加”二字。新闻是大众传播产品,要有可读性、易读性,必须照顾到最广泛受众的理解力和接受能力。   其次,从表达形式来说,新闻语言??相声语言都要求口语表达,即多使用大白话。不论对口相声还是单口相声,都采取聊天、话家常的表现形式。相声必须口语化,才会有亲切感和幽默感。新闻语言也应该多使用百姓语言、大众口语,要采用一种真诚的、为广大的读者和听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三,从表达手法来说,新闻语言和相声语言都讲究修辞等表达技巧的运用。相声语言灵活多样有着多方面的表现,诸如同音谐音、同义近义、语义对立、一词多义等汉语语言现象的运用,对方言、土语、外来语的运用以及对其他曲艺形式和文学形式语言的运用等等。在新闻作品中恰当地运用汉语修辞手法如引用、仿拟、拟人、比喻等等,可以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第四,从表达内容来说,新闻语言和相声语言都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相声正是在嬉笑怒骂中针砭时弊。新闻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其对新近发生的信息的传递满足了当下人们对时代变化欲知的需求。   二、相声语言表达艺术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以新闻标题为例)   (一)多元化的语言组合   1.口语与书面语的结合。书面语言是用文字书写的视觉化语言,它的特征是凝练、简洁生动、逻辑严密、优美典雅。口头语言是人们用说话的方式讲述出来的语言,它具有平易、简洁、明了、生活化,可以营造一种亲切的、生活化氛围的语言特点。新闻信息的传递是面向大众的,同样也需要这种雅俗兼备的语言风格,特别是对纸质新闻媒体来说,其新闻语言是一种印刷出来的信息,因此既不能太过严肃、书面化,也不能完全是口头语言。如《挂职足协748天 韦迪终于有了名分》(《大河报》2012年2月11日),“名分”一词更符合一般受众的接受心态和接受情景,人们在轻松的、生活化的氛围中倾听家长里短式的日常语言,获知了新近变动的信息。再如《咱们都是文明人,可不能做不文明的事!(引题)公园里的瓜果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主题)》(《大河报》2012年5月4日),引题是标准的口头语,主题则是古语,言简意赅且通俗易懂。   2.方言和网络流行语的运用。新闻语言到底该不该使用方言,一直是个值得争议的话题。完全用方言来代替普通话报道新闻显然是行不通的。但是在地方新闻报道中,把普通话和方言结合起来却可以增强地域贴近性。如《不忽悠,河南出了个跳水全国冠军》、《〈我要上春晚〉大礼回馈?甭信!又是骗子忽悠您》(《大河报》2012年5月4日)。也可以使用一些网络流行语增强心理贴近性,如《郑州夜市悄“升级” 变得“小清新”》(《大河报》2012年5月4日)。同一天的报纸,其新闻标题的语言表达有如此多的新元素的加入,既贴近大众又使具有时代性。   (二)以谐音、双关等手法设置“包袱”,幽默巧妙地表达立场   在相声表演中,需要“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