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位媒体人“自媒体”之路
一位媒体人“自媒体”之路
媒体人的思变浪潮,前所未有的强烈
新媒体会让人上瘾,一旦接触,欲罢不能。
近日碰到三个媒体朋友,都是被新媒体勾去了魂。
A君:十年前是北京某都市报的新媒体总监,负责手机报和网站,虽广告销售收益只占报社小头,但感到势头猛涨,必是趋势。A希望扩大报社资源投入,无果,只因这是锦上添花之物,没有扩大的动力,数月后,他跳槽至电子商务业,现已成业界大拿。
B君:超年轻的财经媒体编委级人物,认为传统媒体的制度已经过期,如明明200字是独家内容,记者硬是要强行掰成千字长文,只因媒体按字数给奖金。B试图自上而下推动新媒体机制改革,发现传统媒体负担过于巨大,已成难以转身的庞大怪物,不得不离开。
C君:小记者,数月前开始在网上写文章,情绪强烈,观点鲜明,反响不错。于是一发不可收拾,网友对他的内容给出观点、分析和线索补充,其他媒体人进行解读和反驳,C得到了信息的完善和是否要写下去的判断,这一个全新的流程让他摆脱了传统媒体闭门造车的困境,爽快至极。近日,C选择了去新媒体机构。
从老到少的媒体人,因为资源不够,因为制度难改,因为采编新体验,在接触到新媒体后,都心甘情愿成了其“门下走狗”。
我最近在北京接触了许多媒体人,但凡脑筋活络点的,都在考虑转型的问题。这股变动潮,在今年是前所未有的猛烈。
脱开护身宝甲,不能只有一副小身板
媒体人对自身有恐慌感。拿我自己来说,报社前辈曾屡屡教导:你以为你是谁,要是没有顶着报社的抬头,到外面谁理你。
领导的原意是让我安心做记者,每天想着在版面上玩出花儿来,但这一番话,实际上让我更慌张。
状态1:是啊,没了“东家”这个大牌子,我一无所长,上不了厅堂下不了厨房,手无缚鸡之力空有复制黏贴之能,只懂成为打字员不知自我思考,就这么混下去,以后给人当秘书都怕没人要。
状态2:是啊,要不是有了“东家”这个牌子,才不会有那么多业界大牛社区大妈愿意和你聊两句。要是每次见人开口的“我是***报的潘越飞”被掐掉了前半部分,谁理我。要是我离职,手机里那3000多个联系人,九成九会因为没有了宣传利用价值而懒得搭理我。
状态3:是啊,当年我一个刚毕业的小毛孩,连浙江一共有多少高校都报不出来,居然写了篇教育体制改革的文章能被刊登,不是因为我有多专业,而是因为“东家”赏我口饭吃啊。
状态4:是啊,我每天都能写点新潮app玩法、创业人的故事、行业的动态,不是因为我真有那么话唠,而是每天“东家”的版面空在那里,非填满不可啊。
状态5:是啊,我每次判断一则资讯的好与坏、写多或写少,不是我的个人意志所决定,而是“东家”的集体意志在远程控制。对一件事要抱什么观点,我不知道,只有“东家”知道。
状态6:是啊,不少同行是靠跑会、靠车马费养家糊口的,已是公开的秘密。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极客,却要去洋洋洒洒写一篇谷歌眼镜的深度报道,只因这是互联网圈的热门,为了不漏稿才写。至于他们围在一起讨论的话题,其实永远都是最近有啥好吃的。
状态7:是啊,真正的业界专家,自有其分析逻辑,每次我采访完,却硬生生要改成一句话说完,把整个分析过程弄得隔靴搔痒,我居然还敢洋洋得意,自诩抓住重点,愚蠢之极。
状态8:是啊,我是靠着“东家”的招牌才能每天吃到食堂的“狮子头”,但是眼睁睁看着“东家”的招牌越来越不吃香了,我如果依然浑浑噩噩做个低级打字员,必然成为一起“垫”背的小螺丝钉。
这种恐慌,每每想起,总是一身冷汗。
粉丝圈,因微博而起,因微信而盛
传统媒体的转型之路,哪条是正确的,说不清。
能说清的,恐怕只有一句话:自媒体在兴起。
一位全球五百强的中华区高层说,今年,他们首次在市场费用清单中加入了自媒体。他的判断如下:
1 自媒体是一种情绪鲜明、有血有肉、有粉丝群的表现形式。自媒体人,或者说意见领袖对粉丝的影响力,比机构的影响力渗透得更深,二次传播的能量更强。
2 高手在民间,统一的声音告知大众的时代已经过去。虽然传媒机构试着发出独特的声音,但是船大难调头,一个机构的决策者永远是少数的个人,声音总是单调的。
3 传媒机构的公信力正在被瓦解。当年说起网络新闻,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假的,现在没人再这么说了。相比之下,虽然自媒体更容易成为谣言与偏激观点的源头,但也更容易被网民净化,比起传媒机构发个道歉信都要一再打报告、即使发布也是遮遮掩掩的玩法,自媒体的公信力崛起更快。
4 新技术,特别是微博和微信的出现,让自媒体的影响力被社交化,1000个订阅者的微信公众号,其价值远高于以前10万点击量的博客。当年的博客更像是帖子的集合,体态臃肿而且互动体验很差,没有粉丝圈的氛围。粉丝圈文化因微博而起,因微信而盛。
七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