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脉相承“思维关怀”
一脉相承“思维关怀”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042-01
听课,我们常可以听到数学老师这样抱怨:一节课,就只看见或听见语文老师抓住一两段话(几句话),要学生这样读那样说……读得说得很热闹,可就是不知道语文老师到底要干啥!
隔行如隔山!可教育本是一脉相承的,我们的学科之间还不至于到听不懂的境界!各学科之间应该有一条通向罗马广场的大道?为此,笔者思考:这些热闹的背后应该有哪些高质量的思维活动?这些思维活动又可从何管窥见之?
1直击主题,切兴趣之脉
笔者曾在电子档案中,观摩了南京魏荣葆老师执教的《父亲》一课,这个《父亲》不同于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是由一个来自于六十年代的作者撰写的又一篇散文。文章长,跨度大,文章叙述的生活和情景又距离学生现有的生活十分遥远,为此,执教者要带领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走进作者有一定的难度。但该老师很智慧地大刀阔斧一番,采用了跳跃式的阅读方法,安排了走进父亲走进作者两个教学环节,带领着学生逐步走进文本,真正地实现了散文散教长文短教的教学理想和追求。
为了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直击主题,切中文章的命脉,执教者课堂伊始就很直白地告诉学生,古有李白等诗人在自己的诗歌中描述过父子之情,近代随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父亲》问世后,后人便不敢触及父亲题材了,可本文的作者却在文中说朱自清的《背影》,十年后,我读了,我感到一阵震撼,但并不如何感动。朱先生虽然把父亲的背影写得沉重、深情,但他的父亲毕竟不如我父亲苦难……是我生命的里程碑。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呢?作者敢于将他与大作者笔下的父亲进行如此的一番比较呢?言罢,学生的内心顿时疑窦众生,学习本文,探究父亲这一愿望也就油然而生了。
执教者成功地利用了高中生挑战名人的叛逆思维,激发了学生探究本文的意愿,在最短的时间内降服了学生并成功地聚焦本堂课的思维点,可谓匠心独到!为此,不论何学段何科目,都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学???走近本堂课的兴趣点,课堂伊始,就要围绕这些真实、有力的学习原点 展开有效的教学活动。
2逐层感官,搭体验之脉
在过去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朗读方面的指导,往往只注重朗读技巧的辅导或是僵硬地迁移文章的思想感情,生硬地要求学生这样或那样地读,忽略了学生自主感受的情感需求,所以学生对文章的朗读往往是一种公式化的有个性的朗读模式,《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有个性化地朗读文章的目标要求却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和有效的突破。针对这一现象,一位教师在执教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东方之珠》(第二课时)时,遵循中段学生情感体验的心理规律,给予了有效的突破:
第一层次,以课件为铺垫,为学生的体验创设高效的视听环境,做好情感体验的准备工作;第二层次,以关键词为重点,品词析句,激发学生表层信息的情感体验;第三层次,师生合作,整体朗读,提升情感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师生合作,教师并不是简单地分角色朗读,而是学生每读一句,师就声情并茂地紧述自己的感受,这样历经几个回合后,学生在这样的语言环境和声像环境的暗示下,对这种情感的体验已是水到渠成,无须他人再推波助澜了。在这三层体验的安排下,教师悄悄地将一层层情感面纱揭下来,还以学生一个清晰、明朗化的情感世界。
该教师就这样地以情感体验层次为突破口,真正有效地落实学生朗读个性化的要求。为此,笔者思考着:谁能说语文课,数学老师就无法听懂呢?若语文教师在备课之际,就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种种思维层次备课,而其他学科的老师们在听课之时,也能透过执教教师的一些所谓的读的热闹表象,去感受学生的体验及思维层次,那么一条通往教育彼岸的罗马大道不也逐渐呈现在众师面前了吗?
3暴露思维,诊原态之脉
近年来,在以生为本的课堂上,人们被教师的人文关怀感动着。可同时人们也逐渐发现,孩子那最初的开始的根本的东西在课堂上都已销声匿迹了,都被课堂上普遍的整体的表现给替代了。笔者不禁在问人文关怀,难道就要忌病讳医?学生的错误性理解难道还要小心掖藏?若是这样,那么我们的教育是永远无法抵达教育的彼岸的!
一线数学老师反思:《轴对称图形》这堂课我已数次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反映很好,似乎对轴对称的概念掌握得很好,但一旦在实践中,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就分辨不清,对问题的实质又把握不清了……所以,我在新授伊始就让学生凭借以往的印象,对一些轴对称图形和类似轴对称图形进行是与否判断,而后不急着评价正确与否,而是让学生带着各自的猜测和想法进入后面的学习环节……随着概念的逐渐明细,孩子的问题也就彻底地暴露出来了,在纠正的过程中,孩子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把握也就准确了。
名师于永正《杨氏之子》片段教学:
于永正:我知道你们肯定是有备而来的了,那咱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AutoFormR6实例讲解-拉伸.ppt
- 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日管控记录表、周排查记录表、月调度记录表(1).docx VIP
- 金元浦-中国文化概论(第四版)第十三章.ppt VIP
- 二杨梅素基二硒醚在肿瘤方面的药物应用.pdf VIP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docx
- 一种固定式高倍数泡沫产生器.pdf VIP
-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_2020430155529.ppt VIP
- 【MOOC】《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答案.docx VIP
- 1.2互联网应用的基本特征(教学课件)-第1册信息科技同步教学(河北大学版2024新教材).pptx VIP
- 某文旅项目施工合同模板.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