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制作双向细目表的程序1
有关高中新课程评价与教学的编录与感想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吴儒敏 二ОО八年十二月 高考改革的基调:稳定是大局,是头等大事,是一切的前提! 高考无大变化的必要性、可能性,只能是稳中求变、稳中求新,保证更好地完成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前夕的高考的平稳过渡。——摘自一位基层教师的BLOG 一、新课程的高考改革的焦点问题 基于新课程的高考改革: 必须关注的焦点问题有哪些? 焦点1:高中新课程的精髓是“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那么在高考改革方案的设计中,究竟如何体现“选择性”呢? 焦点2:高考改革必须恪守的底线是“公平公正”,那么在具体的高考命题设计中,究竟如何体现“公平性”呢? 焦点3:高考改革的目标追求是真正把具有创新和实践等能力的高素质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那么落实在高考命题的改革上,究竟如何体现创新性和“开放性”呢? 对基于新课程的高考改革 焦点问题的初步认识和求解 求解2:新课程的“选择性”在高考中如何落实? ●高考制度层面的改革尝试—— 方案1:广东“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 方案2:海南“3+3+基础会考” 方案3:宁夏“3+小综合(文综/理综)” 方案4:山东“3+X(文综/理综)+1(基本能力)” 方案5:江苏 “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方案6:浙江“3+文综/理科(+自选选修1)或技术 对基于新课程的高考改革 焦点问题的初步认识和求解 ●试卷结构层面的改革尝试—— 高中新课程强调了选择性,选修课程的份量大大加重。所有学科均是由必修与选修模块组合成的。这就意味着,试卷必须要打破过去全部是必做题目的单一结构,而出现一定数量的选做题目。 对基于新课程的高考改革 焦点问题的初步认识和求解 求解3:高考命题设计的“公平性”如何体现? 一是新课程高中教材的多样化所带来的知识点的差异问题,决定了未来的试题不可能单纯按照某一种版本的教科书来命题,而必然要以“课程标准”为命题的基本依据。 二是命题设计必须充分注意城乡学校教学条件、生活实际的差异,使所有的考生都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 对基于新课程的高考改革 焦点问题的初步认识和求解 求解4:高考命题设计如何体现创新性和“开放性”? ●以我国普通高考命题改革的发展轨迹为例—— 单一知识立意——学科能力立意——综合素质立意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末以来) ◆试题发展总趋势: 情境化、生活化、主题化、系列化 常见的高三复习状态 长期以来,高三复习两重天。 ??? 一是教育科技含量很高,大视野、低起点、高落点、针对性在课堂上得到充分体现。 ??? 二是教育科技含量非常低,甚至远远低于刚刚大学毕业生的新授课:第一节课教师一个人从头到尾胡子眉毛地碎讲,第二节课全班学生拿一套老掉牙模拟卷一起昏练,第三节节课教师给全班“读”(分析停于表面)时有错误的答案。虽然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教师负担重、无暇思考教学等等。但新课程高考,这样复习下去,肯定是死路一条! 低效教学严重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新童谣(描述学生的苦): 书包最重的人是我, 作业最多的人是我, 起得最早的人是我, 归得最迟的人是我, 睡得最晚的人是我, 活得最苦的人是我, 是我是我还是我。 怎样拯救你,我的孩子。 (5)区域内城市经济联系度E值与诸要素的数量关系为: r为两城市实际最短交通距离。根据这一公式,可知经济联系度与城市的______成正比,与______成反比。 (6)图2可示:武汉与周围八个城市经济联系的空间特征主要表现为,从武汉—孝感一线开始,沿顺时针方向,城市联系等级呈 的趋势;武汉以外的八个城市经济联系的空间特征表现为,东部三城市之间的联系等级为“较弱”与__,其他城市之间的联系等级为__。 (7)结合本题的图表资料,提出你对加强武汉城市圈内部联系的建议。 科学地研究高考? 历年来第36题的回顾 2000全国卷 欧洲PH等值线、世界、环境 20 2001全国卷 某山区等高线图等高线图判读应用、剖面图绘制 21 2002春季卷 西亚、城市、气候、海水盐度 25 2002全国卷 中国西部、中亚河流补给、盐度 27 2003春季北京卷 鲁尔区及其有关工业问题 15 2003全国旧课程卷 古人游记中的描述、地形、等温线 24 2003全国新课程卷 城市功能分区、工业布局、环境 16 2004全国卷1 华北某地等高线图、气候、画剖面图 24 2004全国卷2 中亚“白风暴”问题、河流补给、外力作用农业生态、盐度等 36 2004全国卷3 横断山区等高线图、地形特征、外力作用水文特征、环境、世界遗产 36 2004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