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与“人尺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设计与“人尺度”

中国设计与“人尺度”   “人的尺度”就是对人的理解,就是通过设计表达对人的关怀和尊重。   记得2008年北京南站要开通的时候,媒体上的议论铺天盖地,有人以“奇大无比,非常北京”来形容,说这个建筑“尺度巨大”,很符合中国的胃口。而且,人们把这个建筑和当时北京为筹办奥运会建设的一些体育场馆、新中央电视台、国家大剧院等建筑联系在一起,又加上一些西方人对中国的现代化意志和政治权力制度的想象,结果一时间,“巨大的尺度”、“贪大求洋”之类的词藻成了公众和媒介批评狂欢的常用语。当时来看,这些批评都是很有道理的,四年过去后,虽然许多批评仍能站得住,但有些批评却可能需要重新评估。比如北京南站,现在来看,诺曼?福斯特的设计还是非常合理的,作为全国高铁的枢纽,北京南站每天要处理数以万计的庞大人流和运能,它显然需要人们所感受到的那种“巨大”。但从??量上讲,它与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比起来都不算大,外观上,跟“夸张的”苏州站也没得拼,但是,从设计来看,北京南站显然更紧凑、更合理也更实用。   在中国的许多城市,巨大的广场、巨大的政府办公楼、巨大的办公桌、巨大的领导休息室……,这些从来都不是什么秘密。似乎只有“巨大”才能与“大国”、“大手笔”、“大气魄”相称,但中国的建筑和设计到底需不需要“巨大”的尺度呢?是不是“大国”的尺度一定要“大”,“崛起的大国”尺度就要“越来越大”?这好像的确是个问题。但是,“巨大”到底是多么大?估计没人能说得清楚,因为这只是一个形容词、一种观感,不是量化的、数理逻辑的产物。事实上,北京南站的“巨大”是有数字依据的,其设计的最大客流量是每天50万人次,所以,北京南站的设计才让人感觉“巨大”,它的“大”是有道理的。真正优秀的建筑师不会在要不要“巨大”的问题上费脑筋,他们关心的不是形容词,而是科学的、合理的尺度。比如福斯特在做大型的公共建筑的时候,就主张把人群和空间之间的关系打包处理,而且在他设计的大尺度的巨型建筑里,也有小尺度的空间供人们休憩、交流。所以,不能因为建筑的体量大,就说建筑的尺度大。事实上凡是好的建筑,它的尺度都是有依据的,而无论设计师坚持什么样的尺度概念,归根结底,最核心的概念还是“人的尺度”(human scale)。   身体限度与人的尺度   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的建筑师和设计师都喜欢谈“人的尺度”,达芬奇有幅著名的素描《维特鲁威人》(Vitruvian Man,1490)。这个“维特鲁威人”有些柏拉图主义的味道,他画的是理想的人体比例,其实很少有人能长成那个标准。但是这个把“人”作为中心、尺度和研究对象的概念很重要,这说明现代人从中世纪的神权桎梏中逃离了出来,又开始像古希腊人一样把自己的身体、自己的需求当回事了。之前是以“神”或者说是以“教权”、“王权”的意志为规矩,而现在是以一个抽象的“人”的“身体限度”为规矩――不管你是王侯将相还是下里巴人,身高、体长、寿命都是差不太多的。这便是现代人本主义的肇造,所以尽管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是个理想,但对于建筑和设计来说绝对是个进步。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代主义时期,我们看柯布西耶20世纪中叶写的《模度》(Le Modulor)这本书,研究的其实还是“人”和建筑结构之间的比例、节奏关系问题。他发明了一个建立在人类的身高和数学计算之上的尺度工具――“模度”,就是以人的身高体长作为基本单位,用单倍、双倍、黄金分割比、斐波纳契数列对建筑和空间尺寸上的数值进行变化。柯布西耶认为自己这套办法既适用于身高1.75米的法国男子,也适用于身高约1.83米的英国俊男,因为他的数值计算不是死的,而只是提供一种寻找合理尺度的方法。在他看来,“没有任何理由,去要求一个统一的尺度。就像斯堪的纳维亚人比腓尼基人高大,北欧人的脚和拇指从来没有必要与腓尼基人的尺寸协调一致,反之亦然。”   显然,柯布西耶这种思维方式是典型的理性主义传统的产物,虽然有些测量的依据,但基本上还是重理念而不重经验。但是,到20世纪中叶的时候,设计问题已经越来越复杂了,一方面,设计师不可能把抽象化的“维特鲁威人”的概念丢掉,因为没有这个高度抽象化的“人”,建筑师、设计师没法处理一般性的问题;但另一方面,复杂的工程和工业设计(比如汽车、飞机、轮船)又必须注重经验和数据的积累。与柯布西耶的《模度》成书的同一时期,美国的工业设计师德里夫斯(Henry Dreyfuss)根据他在美国军队里面测量的人体数据出版了《人体测量》(The Measure of Man, 1960)一书,为建筑和工业设计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数据支持。虽然,后来有的批评家认为,亨利?德里夫斯书里的数据都是根据青壮年男子来的,没有考虑老人、女人、小孩和残疾人的数据,但是毕竟还是开了个重要的头。有了一个基本的数据系统,有了数据收集的工作方法,不足之处慢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